碳酸鋰市場持續升溫背景下,行業龍頭企業正通過戰略布局強化供應鏈合作。四川鋰鹽生產商盛新鋰能近日宣布,與華友控股集團達成鋰鹽產品長期供應協議,雙方計劃在2026至2030年間完成22.14萬噸鋰鹽交易,具體年度采購量將通過子訂單細化約定。按照當前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98980元/噸的價格測算,該協議涉及金額已突破200億元大關。
公開資料顯示,華友控股集團作為A股上市公司華友鈷業的控股股東,已構建起覆蓋鈷鎳資源開發、有色冶金、電池材料及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該集團旗下控股參股企業包括安徽華創新材料、浙江友山新材料等,業務版圖延伸至新能源鋰電材料一體化領域。此次與盛新鋰能的合作并非雙方首次牽手——10月31日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華友控股集團擬以17.06元/股的價格認購盛新鋰能不超過32億元的定向增發股份,資金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盛新鋰能此次定增引入的戰略投資者陣容強大。除華友控股集團外,控股股東盛屯集團及國內頭部電池廠商中創新航均參與認購。中創新航在動力及儲能電池市場的占有率位居行業前列,此次入股被視為盛新鋰能深化產業鏈協同的重要舉措。公司方面表示,通過與上下游核心企業建立資本紐帶,將有效提升原材料供應穩定性及市場拓展能力。
在資本運作層面,盛新鋰能近期調整了融資策略。公司原計劃赴港上市的H股發行方案已正式終止,董事會審議通過的相關議案顯示,此舉系基于戰略規劃調整及股東利益考量。市場分析認為,隨著碳酸鋰價格企穩回升,企業更傾向于通過定向增發等直接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
經營數據方面,盛新鋰能第三季度業績出現顯著改善。財報顯示,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4.81億元,同比增長61.07%;凈利潤8871.91萬元,實現同比環比雙扭虧。公司解釋稱,業績回暖主要得益于鋰鹽產品市場價格上行,以及印尼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帶來的銷量增長。作為海外最大的礦石提鋰項目,該基地年產6萬噸鋰鹽的產能釋放,標志著公司全球化布局邁出關鍵一步。
產能布局上,盛新鋰能已形成跨國生產網絡。國內方面,四川德陽、遂寧基地具備13.7萬噸鋰鹽及500噸金屬鋰產能;海外方面,印尼基地的投產使其成為首家在海外建成大規模礦石提鋰產能的中國企業。公司員工總數達4900余人,控股子公司超過40家,業務觸角延伸至阿根廷、津巴布韋等資源富集地區。
客戶結構顯示,盛新鋰能已進入多家新能源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比亞迪、中創新航、廈門海辰等知名電池制造商均為其核心客戶。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鋰鹽供應商與電池廠商的深度綁定將成為行業趨勢,此類戰略合作有助于企業構建競爭壁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