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3D打印市場近期因一場“隔空交鋒”引發行業震動。拓竹科技創始人兼CEO陶冶在社交平臺公開質疑大疆投資3D打印企業的舉動,稱其協議中包含針對拓竹的特殊條款,暗示這一布局可能對自身構成戰略圍堵。這場風波將兩家科技企業推至輿論風口,也暴露出消費級3D打印領域暗流涌動的競爭格局。

陶冶在動態中剖析了大疆入局的深層動機。他指出,大疆創始人汪滔曾強調“人才流失比直接競爭更危險”,而當前3D打印行業正面臨人才爭奪戰。據其透露,拓竹與大疆在人才市場形成直接競爭,部分候選人甚至在同等待遇下優先選擇拓竹,這種趨勢可能觸動了大疆的敏感神經。資本市場對“大疆系”創業項目的追捧,導致越來越多核心員工離職創業,進一步加劇了大疆對人才流失的擔憂。
面對潛在競爭,陶冶強調拓竹早有準備。他透露,公司自創立之初便預判到行業將迎來激烈競爭,因此在2022年底提前完成融資,以應對2023年底可能出現的市場內卷。盡管當時資金充裕,但這一決策為拓竹贏得了寶貴的戰略緩沖期。陶冶還表示,3D打印行業最終取決于產品實力,而拓竹對自身技術積累充滿信心。
大疆方面回應稱,投資消費級3D打印領域是基于對技術潛力和市場增長的前瞻判斷,符合公司一貫的創新布局理念。其投資標的為深圳智能派科技,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業已是行業頭部玩家之一。公開數據顯示,智能派2024年營收達16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0億元大關,其消費級產品年出貨量約50萬臺,雖與拓竹120萬臺的規模存在差距,但大疆的資金與技術注入可能重塑競爭格局。
拓竹的崛起堪稱行業奇跡。這家由五位前大疆核心成員創立的企業,憑借技術基因快速占領市場。創始人陶冶曾擔任大疆無人機事業部負責人,其他聯合創始人也均主導過關鍵產品線研發。這種技術背景使拓竹在2024年實現55億元營收,凈利潤近20億元,凈利率超30%。2025年第一季度,其營收已接近20億元,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行業數據印證了消費級3D打印的爆發潛力。灼識咨詢報告顯示,全球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5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4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8%。預計到2029年,這一數字將突破169億美元,年均增速提升至33%。中國企業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入門級3D打印機出貨量中,中國供應商貢獻了95%,拓竹與創想三維成為主要推動者。
AI技術的滲透正在重塑行業生態。國盛證券分析指出,生成式AI大幅降低了3D建模門檻,用戶通過文字或圖片即可自動生成優化模型。與此同時,打印精度、速度與材料多樣性的提升,不斷拓展著應用場景。大疆的入局恰逢其時,其在精密制造、智能控制等領域的技術積累,與3D打印對高精度、智能化的需求高度契合,技術協同效應顯著。
盡管拓竹目前占據近三成市場份額,但行業挑戰依然嚴峻。消費級3D打印仍面臨使用門檻過高的問題,硬件操作需要專業工業知識,3D模型創作也依賴設計能力或復雜資源獲取。應用場景集中于模型制作等初級階段,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穩定性不足,限制了規模化普及。這些瓶頸既是拓竹需要突破的難題,也為后來者提供了差異化競爭空間。
大疆與拓竹的博弈,本質是技術、品牌與生態的全方位較量。這場競爭不僅關乎市場份額爭奪,更將推動整個行業向更高技術標準、更完善生態體系進化。隨著頭部企業加大投入,消費級3D打印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創新浪潮,而最終勝負將取決于誰能率先突破現有局限,定義下一代產品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