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六氟磷酸鋰價格在11月中旬突破每噸14.4萬元時,行業目光再次聚焦這家氟化工巨頭。相較于7月4.9萬元的谷底價格,194%的漲幅猶如一針強心劑,讓多氟多在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0.78億元,同比激增408%,成功扭轉連續虧損局面。但這場價格狂歡背后,一場關乎企業存亡的轉型戰役早已打響。
行業周期的殘酷性在2022至2024年間顯露無遺。六氟磷酸鋰價格從60萬元高位暴跌至5.4萬元,跌幅近九成,直接導致多氟多2024年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這場教訓讓管理層深刻認識到: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商業模式,在周期波動面前不堪一擊。二十余年氟化工技術積淀,成為破局關鍵——從六氟磷酸鋰制備技術突破,到建成國內第二的6.5萬噸年產能,技術護城河為轉型提供了戰略支點。
動力電池領域的突圍戰始于2024年的戰略轉向。面對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巨頭壟斷的高端市場,多氟多選擇差異化路徑:全面淘汰三元軟包電池產線,集中資源攻關大圓柱電池技術。這種直徑46毫米的圓柱形電池,憑借成本優勢與適配性,在續航300公里車型、家用儲能及輕型車市場打開突破口。2024年下半年,改造后的產線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負荷,訂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市場驗證了戰略調整的正確性。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電池業務營收同比激增75.4%至10.95億元,營收占比躍升至25.3%,與氟化工業務形成雙輪驅動。更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與規模效應釋放,電池業務毛利率從2024年的2.07%提升至9.74%,徹底擺脫"增產不增利"的困境。這種蛻變在2025年下半年持續加速,8月"氟芯"大圓柱電池單月出貨量突破1000萬只,裝機規模達1GW,全年產能目標直指10GWh。
產能擴張的步伐愈發激進。10月宣布的150億元氟芯電池全產業鏈項目,計劃新增100GWh年產能,預計產值超300億元。這個數字已超越特斯拉2025年底4680電池規劃產能,躋身全球大圓柱電池第一梯隊。項目涵蓋從正極材料到電池回收的全鏈條布局,標志著多氟多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
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同時,企業將目光投向更前沿的領域。基于氟化工技術延伸的多元化布局已初見成效:鋰板塊形成六氟磷酸鋰與電池級氟化鋰的協同供應;硼領域開發的同位素材料成功打入核電市場,斬獲中廣核訂單。這種看似分散的布局實則暗藏玄機——所有業務均圍繞新能源核心需求展開,形成技術互補的產業網絡。
固態電池領域的提前卡位更顯戰略遠見。2017年啟動的研發項目已取得突破,新型含氟高分子聚合物電解質實現量產裝車。按照規劃,2027年將完成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2029年啟動規模化量產,精準對接2030年行業商用節點。這項布局使多氟多成為全球少數具備全固態電池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
從氟化工原料到動力電池,從液態電池到固態技術,多氟多用五年時間構建起覆蓋"氟鋰硅硼+固態電池"的完整生態鏈。這條貫穿上游資源、中游材料到下游應用的產業鏈,正在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氟化鋰原料保障電池品質,硼材料拓展應用場景,固態技術定義未來方向。當行業仍在討論價格波動時,這家企業已悄然完成從周期追隨者到價值創造者的身份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