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館品牌遇見小面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標志著這家以重慶小面為核心產品的連鎖餐飲企業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根據招股文件披露,公司計劃將募集資金用于餐廳網絡擴張、技術系統升級、品牌建設及供應鏈投資等多個領域,旨在鞏固其在國內中式快餐市場的競爭地位。
數據顯示,遇見小面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實現連續三年線下銷量領先,其重慶小面、豌雜面和酸辣粉三大單品在連鎖餐飲渠道銷量排名首位。截至2025年上半年,品牌已在全國布局451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363家,特許經營門店88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州以141家門店占據絕對優勢,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緊隨其后,形成以華南為核心、輻射全國的布局態勢。
在資本運作層面,該品牌自2014年創立之初便獲得資本關注。創始人團隊通過控股平臺持有49.04%股份,九毛九、百福控股、碧桂園創投等知名機構先后入股。2021年完成超億元戰略融資后,企業估值突破30億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B輪投資協議中設置的贖回條款,要求公司在2025年4月前完成上市,否則需按約定溢價回購股份,這被市場視為推動其加速IPO的重要動因。
經營數據暴露出擴張隱憂。2025年上半年直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3.1%,特許經營門店下降2.9%,客單價從36元區間下滑至31元左右。翻座率從2024年的3.8次降至3.3次,單店日均訂單量較2023年減少37單。公司解釋稱,外賣平臺促銷力度加大導致部分堂食客流轉移,但未能完全抵消整體消費頻次下降的影響。
根據擴張規劃,遇見小面擬在未來三年以每年新增150-230家的速度開設門店,重點布局二線及新一線城市。為實現這個目標,公司將投入資金升級數字化系統,包括智能點餐、庫存管理和客戶關系維護等模塊。同時計劃通過戰略投資上游食品加工企業,構建從原料供應到終端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市場分析指出,當前中式快餐行業呈現高度分散特征,前五大品牌合計市場份額不足5%。遇見小面雖以0.5%的市占率躋身中式面館四強,但區域集中度過高、運營效率波動等問題仍待解決。在消費升級與降級并行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品質管控,將成為其沖擊"中式面館第一股"的關鍵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