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已順利通過“換乘”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而神舟二十一號乘組仍在太空執行任務。為保障空間站后續運營與乘組安全,中國航天部門決定發射神舟二十二號飛船作為該乘組的返回備用飛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高級工程師介紹,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將以無人狀態擇機發射,目前各系統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準備工作,飛船將滿載貨物上行,主要承擔航天員食品與空間站設施設備的運輸任務,標志著神舟飛船首次以“貨運模式”執行空間站補給使命。
此次發射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實現“物資補給+安全補位”的雙重保障。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返回后,留軌的神舟二十號雖可作為應急手段,但因潛在安全隱患無法長期擔任“主力備份”。在此背景下,神舟二十二號以無人模式發射成為最優方案。該飛船自2024年11月完成全箭測試后便進入“熱備份”狀態,具備8.5天應急響應能力,可隨時接替空間站的備份飛船職能。選擇無人模式發射,既因短期內無需新航天員上行,也為后續任務預留了靈活調整空間。
神舟二十二號的“貨運能力”是任務關鍵。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披露,飛船載人返回艙至少可搭載600公斤貨物,物資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航天員生活物資,包括高營養密度、易儲存的航天食品,可滿足未來1年以上駐留需求;第二類是空間站設施設備,涵蓋維修部件、實驗耗材及環境優化裝置,甚至可能攜帶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所需裝備;第三類是應急撤離保障品,如供氧設備、通訊裝置等,確保飛船停靠后能立即承擔“應急撤離飛船”職能。此次“滿載上行”充分激活了飛船運力,避免無人發射造成資源浪費。
無人發射背后是多項技術突破的集成。作為新批次飛船首艦,神舟二十二號在上一批次基礎上實施了137項技術改進,核心突破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成本與可靠性平衡,通過取消載人模塊降低35%發射成本,同時強化推進系統與姿態控制系統,升級后的激光雷達自主交會對接技術可實現厘米級精準對接,推測飛船將停靠空間站徑向對接口以便貨物卸載;二是開創“無人上行、載人下行”新模式,此前任務多為“載人往返”或“無人貨運+僅載貨”,而此次飛船可在無人狀態下完成物資補給,未來僅需簡單調試生命保障系統即可轉為載人返回狀態,大幅提升任務靈活性。
此次任務深刻體現了中國航天“體系化安全”的運營思維。從流程看,神舟二十二號的準備與發射形成完整閉環:早在神舟二十一號發射前,它已作為備份飛船完成全箭測試;神舟二十號出現安全隱患時,它能快速響應;發射后將填補空間站備份飛船空缺,同時完成物資補給,為后續神舟二十三號乘組上行奠定基礎。這種“發一備一”機制確保了任何突發狀況下均有“備用方案”可用。任務更驗證了應對復雜場景的能力——空間碎片撞擊、飛船故障等風險是長期載人航天的挑戰,神舟二十二號通過“無人發射+滿載貨物”的組合,既解決短期需求,又為未來類似風險提供可復制方案,如快速啟用備份飛船進行無人補給或載人撤離,無需打亂整體任務節奏。
目前,神舟二十二號各項準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酒泉航天發射場正開展船箭產品測試與上行物資整理,具體發射時間將綜合空間站運行狀態與天氣條件確定。這艘不載人的飛船雖無航天員的“高光時刻”,卻以“默默補位”的角色成為空間站長期穩定運營的關鍵一環。它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證明:中國航天的強大不僅在于“把人送上太空”,更在于高效化解每一次風險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