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來自太陽系外的神秘彗星——3I/ATLAS,正引發全球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這顆被稱作“星際訪客”的天體,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第三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來客,其獨特的起源與行為特征,為天文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動員多臺空間探測設備,對這顆彗星展開密集觀測。參與協同觀測的任務多達15個,包括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JWST)、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毅力號”火星車以及“露西號”小行星探測器等。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尼基·福克斯表示,為捕捉這一轉瞬即逝的機會,團隊甚至突破了科學儀器的常規能力極限,遠超其原始設計目標。
關于3I/ATLAS的身份,NASA官員在發布會上明確證實,它是一顆彗星,而非網絡傳言的“外星飛船”。副局長阿米特·克沙特里亞強調,其外形與行為均符合彗星特征,所有證據均指向其彗星本質。福克斯補充道,觀測數據迅速證實,它表現得像一顆典型彗星,截至目前未發現任何技術特征或其他異常信號,足以支撐其為非自然天體的假設。
盡管并非外星造物,3I/ATLAS的獨特性仍不容忽視。它是一顆來自遙遠恒星系統的古老彗星,為科學家提供了直接對比太陽系與系外物質的機會。NASA天體物理學部代理主任肖恩·多馬加爾-戈德曼指出,這顆彗星攜帶的遠古塵埃,可能揭示系外恒星系統的形成環境與物質基礎。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于10月2日拍攝的圖像顯示,3I/ATLAS呈現為一團模糊的白色球狀結構。克沙特里亞解釋,這團“球”實為彗發,即彗星在向太陽運行途中釋放的塵埃與冰粒云團。結合詹姆斯·韋布望遠鏡與SPHEREx空間望遠鏡的紅外數據,科學家進一步探測到彗發及環繞彗核的氣體塵埃云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甚至在彗核中發現了水冰成分。
NASA太陽系小天體首席科學家湯姆·斯塔特勒透露,3I/ATLAS的行為與典型彗星一致,會揮發二氧化碳與水,但其二氧化碳揮發比例顯著高于水,這一現象極具研究價值。這顆彗星在成分上存在若干異常:例如10月29日過近日點時急劇增亮,以及在遠離太陽時氣體中檢測到發光的鎳蒸氣。斯塔特勒指出,盡管已知彗星可釋放鎳與鐵元素,但3I/ATLAS的鎳含量異常高于鐵,這一現象亟待后續研究。
目前,3I/ATLAS的尺寸仍無法精確測定,估算直徑介于數百米至數公里之間,濃厚塵埃云也嚴重阻礙了對其本體形態的解析。關于其起源,科學家推測它可能來自太陽系外的某個恒星系統,但具體路徑與形成機制仍是未解之謎。韋布望遠鏡憑借其深空觀測能力,或將成為最后一臺目送3I/ATLAS離去的航天器,持續捕捉其微弱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