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探索的征程中,一項重大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借助位于四川省稻城縣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該團隊首次系統性探測到五個微類星體發出的超高能伽馬射線信號,這些信號源于黑洞與伴星的相互作用,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英文)》及《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
宇宙線,這些以接近光速在宇宙中穿梭的微觀粒子,自被發現以來,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通過空間和地面的實驗探測,科學家繪制出了宇宙線全粒子能譜。在這個能譜上,有一個獨特的拐折結構,因其形狀酷似人的膝蓋,被形象地稱為“膝”結構。盡管這一現象早在近70年前就被發現,但其背后的物理成因卻一直是未解之謎。
曹臻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依托“拉索”這一大科學裝置的超高靈敏度,在銀河系內發現了五個具備強大粒子加速能力的微類星體。這些微類星體由黑洞和正在被黑洞吸積的恒星構成。黑洞憑借其強大的吸積作用,持續吞噬著旁邊的恒星。與此同時,黑洞還會釋放出高能量的粒子噴流,其每秒釋放的能量極為驚人,大約相當于四百萬億顆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氫彈同時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堪稱高能量宇宙線粒子的“制造工廠”。
此次發現意義重大,它表明微類星體是強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夠將宇宙線加速到“膝”及以上的高能量水平。這不僅為破解困擾學界多年的宇宙線“膝”形成之謎提供了關鍵的觀測證據,還為最終解決這一難題指明了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