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團隊研發的首批“月壤磚”在完成為期一年的太空艙外暴露實驗后,隨神舟二十一號飛船順利返回地球。這批編號為R5的樣品單元經專家確認狀態良好,標志著我國在月球原位建造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將74塊總重約1000克的“月壤磚”送入中國空間站。這些由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研制的樣品被安置在艙外暴露實驗裝置中,每塊重量僅十余克,將分階段接受1年、2年和3年的太空環境考驗。此次返回的樣品完成了首個年度的暴露實驗,后續兩年樣品將按計劃陸續取回。
“月球基地建設需要就地取材,直接利用月壤資源。”丁烈云教授介紹,團隊開發的月面太陽能燒結技術,可將月壤在月球表面直接燒制成不同規格的磚塊,再通過機器人像拼裝積木一樣構建科考設施。這種建造方式既解決了月球運輸難題,又大幅降低了建設成本。
返回地面的“月壤磚”將立即開展天地對比研究。科研人員將重點分析太空環境對材料微觀結構的影響,通過對比地球實驗室數據,建立“月壤磚”在月面長期服役的性能預測模型。這些研究成果將為未來月球基地的原位建造提供關鍵技術支撐,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技術邁向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