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圓滿落幕,同期舉辦的“2025智慧城市評選及頒獎典禮”成為焦點。該活動聚焦AI與算力融合、政務服務創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前沿領域,為城市智能化發展提供新思路。華為云憑借技術突破與生態共建成果,斬獲“2025中國智慧城市領軍解決方案提供商”及“2025中國領先AI CITY解決方案提供商”兩項殊榮,其推動的AI CITY理念已在全國多地落地,助力武漢、石家莊、襄陽等十余個城市及城區獲得“亞太領軍智慧城市”“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等國際國內權威認證。
隨著智慧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AI賦能”正取代“上云用數”成為核心驅動力。華為云提出的新一代AI CITY框架,以人工智能為中樞,統籌算力資源、構建共性技術平臺、優化數據要素配置,推動科技創新與城市治理、產業升級深度融合。這一理念不僅重塑了城市數字化底座,更通過場景化解決方案加速智慧應用從概念到實效的轉化。
在超大城市治理領域,武漢與華為云共建的“武漢云”平臺已服務124家單位,部署超400個業務系統。通過構建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武漢完成全市CIM模型建設,為城市實體賦予“數字身份證”,實現“一標三實”數據集成。基于昇騰算力與盤古CV大模型,當地打造的城市智能體可匯聚643項運行數據,形成52類1450項動態體征指標,推動治理模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判轉變。市、區、街三級運行管理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
石家莊市依托華為云鯤鵬政務云平臺,構建起“1334N”數字底座架構。該平臺穩定運行超1000天零事故,支撐60余個業務系統遷移上云,通過“統建統維”模式節約財政資金超30%。統一的運維管理體系有效解決了政務系統重復建設、分散運維等痛點,為全國政務云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石家莊樣本”。
襄陽市以“漢江云”為底座,在車聯網與醫療數據領域實現雙重突破。全國首個城市級AI紅綠燈系統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相關數據資產完成入表評估,價值達1008萬元。醫療健康數據產品“襄醫數保”上架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累計服務保險公司超30萬次,探索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襄陽路徑”。目前,該市95%以上市直政務應用已實現云上部署。
鹽城市打造的城市駕駛艙集成全市攝像頭、傳感器等終端資源,構建起覆蓋市縣鄉三級的感知網絡。通過部署積水監測等AI算法,平臺可實時分析城市運行狀態,主動向部門共享資源。政務云三期項目采用“三橫兩縱”架構,為近50家單位400余個系統提供全棧服務,推動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克拉瑪依市作為華為云全球首個云計算合作城市,政務系統上云率達95%。基于昇騰云服務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催生出政務數字人“小克”,為110個社區提供“問查辦”一體化服務。當地“一網統管”項目將事件發現時間從事后30分鐘提前至事前1秒,處置效率提升27%,市民滿意度提高18%,成為西部地區智能化治理標桿。
在AI產業賽道,深圳寶安區與前海合作區聯合華為云打造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該中心聚焦大模型與柔性自動化技術攻關,開發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在智能分揀、柔性裝配等場景推出爆款產品。項目吸引兆威、億嘉和等企業參與,共同孵化聯創項目群,助力大灣區構建AI產業生態。
廣州花都區以數字孿生技術重構城市治理體系,建設可復用基礎件庫供全區系統調用。通過改造168個路口信號系統,引入AI算法實現“燈看車”自適應控制,路網通行效率顯著提升。政務服務領域推出的AI數字人“花嘟嘟”,提供全流程“一對一”服務,配合“1+10+N”企業服務矩陣,推動政務服務精準化升級。
北京市昌平區構建的“1+1+7+N”AI智能平臺,融合DeepSeek-R1模型與昇騰AI服務,打造“平平”政務機器人雙模型機制。通過政務元宇宙沉浸式空間與“昌平數據”平臺創新應用,該區實現從“精準響應”到“深度推理”的服務躍遷,為智慧治理提供新范式。
據IDC報告顯示,華為云以23.3%的市場份額位居2024年中國政務云市場首位。自2012年進入政務云領域以來,華為已服務全國超800個項目,在云平臺、數智融合、AI技術等方面形成全面競爭力。通過與生態伙伴深度協作,華為云正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從試點示范向全域覆蓋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