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體Wccftech近日發布報道稱,英特爾在芯片制造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據公司首席財務官大衛·津斯納透露,面向外部代工客戶的14A工藝節點研發進展超出預期,在同等開發階段下,其性能表現與晶圓良率均顯著優于前代18A工藝。
與主要服務于內部產品的18A節點不同,14A工藝被定位為高端代工市場的戰略產品。該工藝的研發進度直接關系到英特爾在第三方芯片代工領域的競爭力,其市場表現將成為衡量公司轉型成效的重要指標。津斯納在公開演講中特別強調,14A項目從啟動階段就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順利態勢。
為確保技術方案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英特爾采用了與客戶深度協同的開發模式。在14A工藝研發的關鍵節點,公司定期向主要合作伙伴提供測試樣品,通過建立雙向反饋機制持續優化技術參數。這種開發策略不僅縮短了產品迭代周期,更有效提升了最終方案的商業化可行性。
技術規格方面,14A工藝將首次引入行業領先的High-NA極紫外光刻設備,配合第二代RibbonFET全環繞柵極晶體管技術。這些創新組合預計將使芯片性能較前代提升顯著,同時保持工藝良率的穩定增長。據內部人士透露,該工藝在模擬測試中已展現出超越預期的能效表現。
按照規劃,英特爾將于2026年末啟動14A工藝的量產。目前公司正與多家潛在客戶進行技術對接,其中不乏全球頂尖的半導體設計企業。業內分析師指出,14A工藝的成功落地不僅將鞏固英特爾在先進制程領域的地位,更可能重塑全球高端芯片代工市場的競爭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英特爾此次特別強調了外部客戶的重要性。通過將14A工藝定位為"客戶導向型"產品,公司正在構建更開放的代工生態系統。這種戰略轉型與臺積電等傳統代工巨頭的運營模式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英特爾在芯片制造領域尋求差異化競爭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