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芒果TV最新推出的戀愛綜藝《逃離朝九晚五的戀愛》把鏡頭對準北京互聯網打工人時,彈幕區瞬間被"班味太重""職場對食文學"等評論刷屏。這檔讓十位普通職場人用五天年假逃離格子間談戀愛的節目,正在打破國產戀綜持續多年的精英敘事傳統。
節目開場便充滿現實氣息。男女嘉賓初次見面時,用"大鐘寺""西二旗"等互聯網從業者才懂的地理暗號互相問候,這種獨屬于北京打工人的默契瞬間拉近了距離。與傳統戀綜選擇集體合宿不同,節目組創新采用"旅行獨居+敲門約會"模式,既保留個人空間,又真實呈現成年人戀愛中的試探與猶豫。
十位嘉賓的身份徹底顛覆了過往標準。沒有年薪百萬的投行精英,也沒有自帶光環的海歸博士,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程序員、圖書編輯、藥企職員等普通職業者。先導片中,男嘉賓騎著電動車在晚高峰堵車,女嘉賓靠在公交車窗補覺的畫面,讓無數北漂觀眾直呼"這不就是我嗎"。
節目對生存議題的直面尤為大膽。當嘉賓們討論"北京房租多少錢"時,剛裸辭半年的男嘉賓坦然分享如何靠存款支撐生活,這種在以往戀綜中被刻意回避的話題,成為節目最真實的注腳。更有嘉賓在度假期間仍需躲進房間加班,這些細節讓戀愛故事不再懸浮于真空之中。
這種轉變折射出國產戀綜的深層變革。回溯行業起點,《非誠勿擾》時期嘉賓來自各行各業,討論的"異地戀""婆媳關系"等話題緊貼社會現實。進入網綜時代后,《心動的信號》等觀察類節目轉向"素人偶像劇"模式,高顏值、高學歷、高收入的"三高"嘉賓與奢華場景構成戀愛幻想,形成精準的"產糖-磕糖"循環。
但同質化內容很快引發審美疲勞。當《心動的信號7》中嘉賓強行中英夾雜說話時,"二本戀綜"的吐槽登上熱搜,成為行業轉向的明確信號。與此同時,短視頻平臺"王婆說媒"等草根相親內容爆火,脫口秀中"班味""牛馬"等職場吐槽頻出,都在證明觀眾對真實情感的需求日益強烈。
市場變化催生新賽道。除《逃離朝九晚五的戀愛》外,《心動的信號8》邀請中醫館學徒、博物館講解員等普通職業者,《再次心動2》聚焦失愛人群,《無聲戀曲》關注聽障人士戀愛。這些節目共同指向現實主義轉向,用普通人的情感故事替代精英敘事。
但現實主義也面臨挑戰。有觀眾直言"看了兩集沒有想追的CP",折射出真實與吸引力之間的平衡難題。過往精英戀綜雖不真實,卻提供了逃離現實的造夢空間。當浪漫濾鏡破碎,如何保留戲劇張力成為創作者的新課題。
觀眾期待的并非蒼白生活。普通戀愛中的試探、拉扯與心動同樣充滿張力:不用設鬧鐘的自然醒,地鐵里的相互依偎,加班后的小電瓶車接送,這些細節構成"牛馬"戀綜最珍貴的內核。當節目能精準捕捉這些情感微光,便能既滿足觀眾對真實的追求,又保留戀綜應有的浪漫特質。
比起遙不可及的精英愛情,通勤間隙的消息、深夜加班的安慰,這些屬于普通人的浪漫正在被看見。當戀綜不再販賣焦慮,而是成為照見當代人情感困境的鏡子,或許能開辟出更具生命力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