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近日正式對外公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3.0》,這份備受矚目的技術藍圖聚焦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三大核心領域,為行業未來發展描繪了清晰的技術演進路徑。
在動力電池技術領域,路線圖明確了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時間表。根據規劃,這類新型電池將于2030年進入小規模應用階段,五年后即2035年有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規模化推廣。屆時,其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及環境適應性等關鍵指標將更貼近市場實際需求,為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帶來質的飛躍。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進程顯著提速。路線圖顯示,到2040年L4級自動駕駛汽車將完成市場普及,更高階的L5級自動駕駛技術也將開始商業化應用。隨著車路協同系統覆蓋率的持續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可靠性將得到根本性改善,為完全無人駕駛技術的落地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傳統動力系統的轉型升級同樣受到重視。路線圖強調,內燃機技術將在未來十五年內持續發揮重要作用。預計到2035年,所有傳統燃油乘用車都將完成混合動力化改造;至2040年,搭載內燃機的混合動力車型(包括HEV、PHEV及REEV)仍將占據新車市場約三分之一的份額。
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預測,未來五至十五年間該領域產品將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車在新車銷售中的占比將突破85%,其中純電動車型占比高達80%。商用車的電動化進程也將加速,應用場景從城市短途運輸向中長途物流領域全面拓展。
面向2040年的產業發展目標同樣引人注目。路線圖提出要構建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主體的新型交通體系,實現"零事故、零傷亡"的交通安全目標。同時要求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80%以上,全面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在基礎設施層面,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系統將形成完善生態,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