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盧偉冰在微博上透露REDMI K90系列不回避與小米正面交鋒時,市場并未立即掀起波瀾。直到托尼將K90 Pro Max握在手中的瞬間,這款新機的分量才真正顯現——從外觀工藝到硬件配置,它幾乎與小米旗艦形成了鏡像關系。
這款起售價3999元的機型,在揚聲器系統上做出了大膽創新。頂部與底部搭載1115F規格發聲單元,背面則嵌入2016規格的BOSE認證揚聲器,構成完整的2.1聲道系統。這種設計不僅讓外放音質產生質的飛躍,更在視覺上形成強烈辨識度——當背部的BOSE標識與揚聲器融為一體時,其存在感甚至超越了某些品牌的聯名Logo。
性能層面的突破更具戰略意義。高通最新旗艦處理器8 Elite Gen 5的調校策略,展現出與小米17 Pro截然不同的取向。在《原神》須彌城場景中,該機以3.9萬跑分、60幀穩定輸出的表現輕松登頂;面對《崩壞:星穹鐵道》的極限測試,6.2W功耗下仍保持59.7幀的流暢度。這種狂暴性能的釋放,得益于REDMI對散熱系統的重新設計,驗證了"空間決定上限"的硬件真理。
影像系統的升級堪稱顛覆。主攝從光影獵人800躍升至950傳感器,1/1.31英寸大底帶來顯著的夜景優勢。更引人注目的是長焦方案的變革:由直立式2.5倍光學變為5倍潛望結構,雖然最近對焦距離增至30cm,但解析力提升使遠攝場景獲得質的飛躍。這種配置與小米17 Pro形成微妙錯位,既避免直接沖突,又保持技術代際的領先性。
屏幕方案的選擇折射出小米系的戰略轉型。K90 Pro Max放棄傳統2K分辨率,轉而采用與小米17 Pro Max同源的6.9英寸1.5K超級像素屏。這種基于全RGB排列的技術,在保持清晰度的同時降低15%功耗。實際觀感測試顯示,其默認白點校準較前代偏暖綠,這種CMF色彩管理策略與iPhone形成差異化競爭,更適合長時間使用場景。
細節處的越級配置更顯誠意。0815規格X軸線性馬達、IP68/69防水認證、素皮材質后蓋等特性,使整機質感突破傳統性價比機型的桎梏。雖然下邊框寬度較小米旗艦略寬0.2mm,導致R角對稱度存在細微偏差,但考慮到其定價策略,這種取舍完全在可接受范圍內。
市場策略層面,REDMI與小米的差異化路線愈發清晰。當小米17系列通過背屏設計塑造科技感時,K90 Pro Max選擇以音頻系統作為突破口。這種"功能聯名+特色硬件"的組合拳,既保持了子品牌的性價比優勢,又賦予其獨立的技術標簽。對于不追求小屏體驗的用戶而言,3999元即可獲得接近小米數字系列的綜合體驗,無疑具有強大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