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唯一一座榮獲“中國新能源電池名城”稱號的城市——棗莊,憑借其從百年煤城向新能源電池產業高地的成功轉型,引發了廣泛關注。這座位于山東南部的城市,目前擁有278家新能源企業,產業鏈總營收突破500億元,其中鋰電產業已形成完整產能布局,涵蓋正極材料21萬噸、負極材料4萬噸、電解液22萬噸、隔膜21.5億平方米,以及電芯和PACK50GWh、拆解5.5萬噸的規模。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許艷華指出,棗莊的轉型是傳統礦業城市向新能源產業集聚地跨越的典范。她強調,當地產業鏈已趨于完善,未來需在技術能力提升、低碳化發展、市場規模拓展以及終端消費市場培育等方面深化布局。具體而言,應推動電動汽車消費與售后服務全生命周期服務,加強充電網絡建設,推進“光儲充”一體化項目,并探索虛擬電廠等新型能源體系的應用。
許艷華進一步建議,棗莊需將電動汽車納入智慧能源網絡,實現從“用電”到“供能”的角色轉變。例如,通過虛擬電廠技術整合分布式能源資源,提升電網靈活性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她提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呈現需求旺盛、增速強勁的態勢,1-9月產銷同比增速均超50%,出口增長45%以上,全球儲能電池市場占有率接近90%。盡管面臨歐盟工業加速器法案等外部挑戰,但中國電池產業仍有望通過技術突破與產業鏈協同,持續領跑全球綠色轉型。
在項目規劃方面,棗莊2026年及后續幾年將迎來多個新能源產業項目的落地。其中,理想與欣旺達合資的電池項目位于棗莊高新區,計劃于2026年量產自研電池并搭載于理想汽車;棗莊長魚220kV變電站送出工程將于同年10月完工,為新增產業項目提供穩定電力支持;臺兒莊區“馭風行動”風電項目要求在2026年底前完成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標準廠房二期、山東泉為新能源智能工廠項目等基礎設施也將在2026年陸續開工。
行業龍頭企業方面,欣旺達在棗莊設有國內最大生產基地之一,其發布的能量密度達400Wh/kg的聚合物固態電池及520Wh/kg的鋰金屬電池實驗室樣品,均處于行業前沿。與此同時,山東豐元、中材鋰膜、科達利等企業也在當地形成了產業集群效應。
對比其他城市,四川宜賓作為全國首個獲授“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稱號的城市,其產業路徑與棗莊形成互補。2023年6月,宜賓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獲此殊榮,有效期4年。該市自2017年引進鋰寶新材料等項目進入動力電池領域后,通過寧德時代生產基地的落戶加速產業集聚。2022年,宜賓動力電池產銷達72吉瓦時,占全國15.5%,產值889億元。截至2024年,寧德時代在宜賓建成180吉瓦時年產能,上半年四川動力電池產量占全國比重提升至五分之一,全球總量占比達10%。
宜賓的產業布局以三江新區為核心,構建了從原材料到電池回收的全產業鏈生態。2024年8月,四川首個固態電池產業園開工前準備就緒,同步規劃的四川時代8期項目年產30吉瓦時。2025年11月,宜賓將承辦第四次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進一步鞏固其產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