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不斷涌現,推動著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革新。在眾多技術路線中,固態電池憑借其高能量密度、優異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成為全球科研機構與企業競相布局的焦點。資本市場對這一技術方向表現出高度熱情,尤其是近半年內,隨著多家企業技術突破的公布,Wind動力電池指數在經歷關稅沖擊后迅速反彈,實現底部翻倍。
在這場技術競賽中,總部位于河南焦作的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02407.SZ)憑借其獨特的產業布局和技術積累,成為固態電池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家成立于1999年的企業,從傳統無機氟化工起步,通過打破六氟磷酸鋰國際壟斷,成功轉型為新能源材料與電池領域的重要參與者。2017年,公司前瞻性布局固態電池材料與技術,如今已形成覆蓋“氟、鋰、硅、硼”四大元素的新材料產品體系,為固態電池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氟多的技術優勢源于其深厚的材料積累。在氟化工領域,公司是全球冰晶石、氟化鋁等鋁用氟化鹽的龍頭,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公司積極開發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二氟磷酸鋰等新能源材料,滿足下一代電池對高電壓、高穩定性電解質的需求。這些含氟材料具有寬電化學窗口和優異的負極鈍化能力,成為氧化物和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核心材料。清華大學近期在《Nature》發表的固態電池研究,便直接指向氟取代基對提升電解質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進一步驗證了多氟多的技術方向。
在鋰領域,多氟多構建了從鋰鹽電解質到鋰電池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旗下廣西寧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動力與儲能電池研發,產品已進入國內一線車企供應鏈。而子公司浙江中寧硅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硅碳負極材料,采用多孔碳一步法沉積硅技術,容量超過1500mAh/g且膨脹率低,成為固態電池負極升級的關鍵選項。2024年2月,公司啟動總投資52.8億元的衢州硅碳負極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萬噸的生產能力,入選浙江省“千項萬億”重大工程。
固態電池前沿技術的突破,是多氟多研發實力的集中體現。公司早在2017年便啟動硫化物固態電池研發,掌握高離子電導率電解質材料的核心專利。2021年,進一步布局聚合物/凝膠固態電池體系,開發出適用于固態電池的新型含氟高分子聚合物電解質。該技術可在低溫下工作且易于薄膜化,為解決含LiFSI固態電解質高溫熱失控問題提供了商業化方案,屬全球首創。目前,公司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達0.6mS/cm,電池能量密度340wh/kg,循環壽命超800周,軟包電芯通過熱箱和針刺測試,已具備量產裝車能力。
研發團隊的目標更為長遠:計劃到2027年,將固態離子電導率提升至1mS/cm以上,鋰離子遷移數超過0.8,電池能量密度達400wh/kg,循環壽命突破1000周,同時滿足GB43854-2024標準對單體電池的全部測試要求。公司聯合國內頂尖院校布局復合鋰負極,預期比容量達1500mAh/g,循環壽命超500周。EVTank預測,全固態電池將于2027年實現小批量量產,2030年迎來大規模應用,而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指出,中國有望在2027年將全固態電池首次搭載于電動汽車。
在固態電池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多氟多的傳統鋰電池業務也煥發新生。2024年,公司調整技術路線,聚焦大圓柱電池賽道,推出覆蓋20Ah至100Ah的全系列產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和輕型車領域。自主研發的“氟芯”大圓柱電池采用雙側泄壓技術,通過針刺、擠壓等嚴苛測試,能量密度較上一代提升15%,循環壽命突破2000次。2025年8月,該產品單月出貨量突破1000萬支,裝機規模超1GWh,創歷史新高。
產能擴張方面,焦作基地新增5.5GWh產線,南寧基地5GWh產能投產,2025年底總產能將突破20GWh,全年出貨量有望達10GWh。財務數據顯示,電池業務毛利率從2024年的2.0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74%,規模效應與產品結構優化驅動盈利改善。隨著與下游儲能和兩輪車用戶的深度合作,公司未來產能擴充計劃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