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正加速向AI硬件領域拓展,其內部新成立的機器人團隊已正式加入全球科技企業競逐實體AI產品的行列。10月8日,阿里巴巴通義千問技術負責人林俊旸通過社交媒體X宣布,集團已組建"機器人和具身AI小組",此舉被視為其從AI軟件向硬件應用延伸的重要戰略轉型。
全球科技巨頭近期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呈現加速態勢。同日,日本軟銀集團宣布以54億美元現金收購瑞士ABB工業機器人業務,進一步強化其在"物理AI"領域的戰略布局。ABB機器人部門2024年營收達23億美元,擁有約7000名員工,此次收購被視為軟銀構建"人工超級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融合"體系的關鍵一步。
阿里巴巴的硬件轉型早有預兆。上月,阿里云領投中國機器人初創企業自變量機器人(X Square Robot)1.4億美元A+輪融資,這是阿里云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首次重大投資。自變量機器人成立不到兩年已完成八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2.8億美元,其差異化路線聚焦軟件算法優先,9月8日發布的開源具身智能基礎模型"Wall-OSS"及機器人Quanta X2引發行業關注。
自變量機器人首席運營官楊倩透露,Quanta X2具備360度清潔功能,可連接拖把頭完成地面清潔,其配備的機械手能感知細微壓力變化,向人類功能邁進重要一步。盡管尚未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產品,但該公司已通過向學校、酒店和養老院等機構銷售實現收入,并計劃明年啟動IPO籌備。Humanoid Guide數據顯示,這款人形機器人售價約8萬美元。
林俊旸在社交媒體發文中強調,多模態基礎模型正轉化為具備工具使用和記憶能力的智能體,通過強化學習實現長時序推理。他指出:"這些應用應當從虛擬世界走向現實世界",暗示阿里巴巴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將聚焦實體場景應用。作為通義千問技術負責人,林俊旸曾主導開發可處理聲音、圖像及文本輸入的多模態模型,其技術積累為集團硬件轉型提供支撐。
全球科技產業對機器人賽道的投入持續升溫。英偉達CEO黃仁勛在今年股東大會上表示,AI與機器人技術將為公司帶來"數萬億美元"的長期增長機會,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首個主要商業應用領域。他透露,英偉達目標驅動數十億個機器人、數億輛自動駕駛汽車及數十萬個機器人工廠。市場普遍預期,生成式AI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將重塑人機交互模式。
阿里巴巴的轉型計劃與全球投資布局形成呼應。除2月公布的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外,集團還計劃追加投資以應對全球AI競爭。在2025云棲大會上,CEO吳泳銘表示,未來五年全球AI投資總額將加速增長至4萬億美元,阿里巴巴必須保持同步發展。
自變量機器人目前面臨技術挑戰,楊倩承認機器人AI技術仍落后于聊天或代碼生成領域,但預計"機器人管家"將在五年內成為現實。該公司采取的開源策略與差異化路線,或為阿里巴巴在具身AI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提供獨特路徑。隨著全球科技企業競相布局,機器人賽道正迎來新一輪技術革命與商業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