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當下,短視頻將兩小時電影壓縮至三分鐘,品牌從野蠻生長到被市場淘汰的周期大幅縮短。當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新車駛下生產線時,這款承載品質與價值的“國民神車”,與那些曇花一現的“快消車”形成鮮明對比,引發行業對造車理念的深度思考。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進口捷達王,到2006年主打中高級市場的速騰,再到2020年后滿足智能化需求的全能車型攬境,一汽-大眾用三代標志性產品勾勒出中國汽車消費的變遷史。這些車型不僅成為不同年代消費者的購車首選,更以寶來、高爾夫、邁騰等經典車型夯實了德系精工的市場口碑。目前,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已積累超2000萬用戶,幾代人的選擇印證了其市場地位。
當跨界造車潮涌,手機、家電企業以智能化概念涌入汽車領域時,部分品牌采用“車規級紙巾盒”等偷梁換柱式營銷,導致汽車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安全性、耐用性等核心指標被忽視,行業生態面臨嚴峻挑戰。這種快消品思維造車的亂象,與大眾品牌30年如一日的穩扎穩打形成強烈反差。
作為深耕中國市場30余年的合資品牌,大眾始終將安全性置于首位。其車門開關測試超10萬次,底盤零部件需通過15年或30萬公里考驗,這些嚴苛標準構建起德系品質的金字招牌。從傳統燃油時代的高爾夫、速騰,到智能化時代的IQ Pilot駕駛輔助系統,大眾通過油電并舉戰略,既保持了底盤調校等傳統優勢,又突破了合資車企在智能領域的瓶頸。

面對3000萬輛的新起點,這家國內首個達成該里程碑的乘用車企業,正通過技術革新與戰略轉型開啟新篇章。基于全新CEA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座艙與駕駛輔助系統的融合速度加快;CMP電動平臺與CEA架構的組合,確保其在智能科技領域保持領先。產品矩陣方面,2026年起將有10款涵蓋燃油、混動、純電的新車陸續登場,形成全領域覆蓋的競爭力。
在客戶服務端,大眾品牌通過“3000萬用戶感恩禮”活動展現用戶思維轉變。超過15萬名車主參與的盲盒玩法,不僅讓幸運者獲得熱銷車型一年使用權,更通過創新營銷拉近與用戶的距離。這種從產品導向到用戶導向的轉型,配合全智戰略的技術布局,為一汽-大眾的下一個30年奠定堅實基礎。
從“開不壞的大眾”到“懂車的人選大眾”,這個擁有30余年歷史的品牌,始終以高品質、高價值、高智能的產品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其王牌車型速騰、寶來、邁騰等,在漫長歲月中持續引領行業變革,將德系精工的基因深深烙印在中國汽車市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