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埃及,死亡并非生命的終點,而是通往來世的起點。為了確保亡者能在另一個世界延續不朽的存在,古埃及人發展出了一套復雜而精密的木乃伊制作技術。他們相信,只有保存完好的尸體,才能讓靈魂在來世認出自己的歸宿。這一信仰深深植根于他們的文化中,推動了木乃伊制作技術的不斷演進。
最初,古埃及人并未掌握人工制作木乃伊的方法。他們發現,將死者埋在干燥的沙漠中,高溫會自然吸走尸體中的水分,使其干燥并得以保存。這種自然形成的木乃伊有時保存得極為完好,甚至皮膚和頭發都未腐爛。然而,隨著埃及王朝的興起,皇室成員的葬禮變得愈發隆重,簡單的沙漠埋葬已無法滿足需求。為了妥善安置法老及其家人的遺體,他們開始將尸體與隨葬品一同放入棺材中。但這一做法切斷了尸體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導致尸體在棺材內腐爛,無法進入來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古埃及人發明了人工制作木乃伊的技術。
隨著時間的推移,木乃伊制作的范圍逐漸擴大,不僅限于人類。貓、羊等動物也被制成木乃伊,有的與死者一同埋葬,有的則作為供奉神靈的祭品。然而,制作木乃伊是一項耗時且昂貴的過程,通常需要約70天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富人才能負擔得起這種奢華的葬禮。普通人則采用更經濟的方法,如用雪松油處理內臟,使其液化后排出,再用鹽覆蓋尸體以脫水。
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左右。那么,他們究竟是如何完成這一復雜過程的呢?首先,他們會用尼羅河水與棕櫚酒的混合液清洗尸體,確保其干凈無污。接著,在尸體左側切開一個小口,取出內臟(肝臟、肺臟、腸子和胃),清洗后放入專用的“卡諾比克罐”中保存。這些罐子有四個不同形狀的蓋子,分別代表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四位守護神明。每個神明對應一種內臟,如胡狼頭的罐子裝胃,鷹頭的罐子裝腸子,狒狒頭的罐子裝肺,人頭罐則裝肝臟。唯一留下的內臟是心臟,因為它被視為死者良心的寄托,來世時仍需使用。
接下來,古埃及人會從死者的鼻孔插入一根桿,打碎大腦并讓其流出。他們認為大腦并無用處,因此流出的液體會被丟棄。隨后,尸體進入脫水階段。古埃及人使用一種含有碳氫化合物和氯化鈉的天然物質——炮堿,將其塞入尸體內,等待35至40天,直至水分完全蒸發。脫水完成后,尸體會再次用尼羅河水清洗,并涂抹油脂以保持皮膚彈性。接著,取出炮堿,用鋸末和亞麻布填充尸體,使其外觀自然、栩栩如生。
最后,尸體會被用亞麻布層層包裹。首先包裹頭部和頸部,然后是手指和腳趾,手臂和腿則分別單獨包裹。最后用液體樹脂固定布條,防止尸體變形。在包裹過程中,古埃及人還會在兩層布條之間放入護身符,以保護死者的靈魂在通往來世的路上免受邪靈侵擾。整個過程的最后,一名牧師會戴上阿努比斯的面具(阿努比斯是古埃及與防腐及來世相關的神祇),為尸體念誦禱文。為了確保死者在來世安息,他們的墓葬通常會裝飾有表現美好生活場景的雕刻和壁畫,并儲備糧食、飲料、家具等必需品。富人甚至會在墓中放置黃金等珍貴物品。在木乃伊制作風俗逐漸衰退之前,還有一種流行做法:在薄木板上繪制死者的肖像,并將其覆蓋在木乃伊的面部。這些肖像極為生動,仿佛死者通過它向世界宣告:“只要我的軀體不腐朽,我就能得到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