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進入倒計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此次任務不僅將三名航天員送往中國空間站,更搭載了四名特殊的“太空乘客”——經過嚴格篩選與訓練的“航天鼠”,標志著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本次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張陸、飛行工程師武飛和載荷專家張洪章組成。其中,張陸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曾執行神舟十五號任務并獲“英雄航天員”稱號;武飛作為我國最年輕的執行飛行任務航天員,將負責空間站平臺照料與站務管理;張洪章則從地面科研人員轉型為太空載荷專家,專注于空間科學與技術應用研究。三人分別代表“70后”“80后”“90后”航天梯隊,體現了中國航天人才布局的科學性。
四名“航天鼠”的加入是本次任務的一大亮點。這些小鼠從300只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經歷了轉棒式疲勞儀、二維旋轉儀、平衡木等“魔鬼訓練”。例如,它們需在加速旋轉的轉棒上堅持110秒不落地,并在旋轉后迅速完成平衡木挑戰。科研人員還通過頭朝下懸掛測試篩選出心態積極、適應力強的小鼠。在軌期間,它們將接受5至7天的飼養觀察,重點研究失重、密閉環境對行為模式的影響,為載人登月等深空任務提供關鍵數據。
技術升級方面,神舟二十一號將首次采用3.5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較此前6.5小時方案大幅縮短時間、減少能耗,并削弱發射窗口限制。這一突破得益于夢舟載人飛船、攬月著陸器、望宇登月服等裝備已完成初樣階段關鍵試驗,包括長征十號火箭二級動力系統試車和零高度逃逸試驗,為2030年登月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國際合作領域,中國正穩步推進與巴基斯坦的航天合作。目前,巴方航天員選拔工作已啟動,未來將有一名載荷專家與中國航天員共同訓練并執行短期飛行任務。這一舉措不僅深化了中巴傳統友誼,也為全球航天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