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衛星、殘骸、碎片與隕石以每秒約7.9公里的速度穿梭于地月空間,它們的軌跡錯綜復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碰撞。面對這一太空交通難題,北京開運聯合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運集團”)憑借其尖端的太空導航技術,為衛星安全保駕護航。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運集團在商業航天太空交通領域獨樹一幟,連續三年榮登中國商業航天30強榜單。
“太空也需要交通導航,我們的任務就是為衛星提供導航避險服務。”開運集團董事長亢瑞卿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這項全球僅中國與美國掌握的太空導航技術,正成為保障衛星安全運行的關鍵。2025年9月5日,隨著“開運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成功升空,我國首個商業太空態勢感知天基星座——“星漢計劃”正式拉開帷幕。
“開運一號”作為國內首顆商業空間態勢感知衛星,肩負著探索太空新領域的重任。據開運集團市場總監李肇峰介紹,“星漢計劃”旨在構建一個空天地一體化的太空目標觀測網,通過全球布局的30個地面觀測站與108顆天基觀測衛星,實現對太空環境的全方位監控。其中,廣視星座作為空間態勢感知的主力軍,由24顆衛星組成,負責采集在軌衛星與太空垃圾的數據,并結合地面觀測站信息,為衛星提供精準的避險預警,最終繪制出一張詳盡的太空導航地圖。“開運一號”正是這一星座的先鋒。
除了廣視星座,星漢計劃還包含靈眸星座與守望星座。靈眸星座如同太空中的“攝像頭”,實時觀測商業衛星的運行狀態;而守望星座則扮演著“天氣預報員”的角色,監測磁暴、太陽活動等可能對衛星造成影響的太空環境因素。
開運集團在商業航天領域的貢獻遠不止于此。多年來,該公司已為神舟系列、天宮系列、北斗衛星、懷柔一號、夸父一號及中國空間站等眾多衛星與星座提供了全方位的管理與運維服務,展現了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深厚實力與廣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