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采埃孚亞太創新日在上海拉開帷幕,活動現場集中展示了20余輛工程樣車以及約70項技術成果,這些成果廣泛覆蓋底盤、電驅系統、智能駕駛等多個關鍵領域,其中不乏全球及中國首發的前沿技術。
采埃孚集團董事彼得?霍得曼在活動上指出,亞太地區已然成為采埃孚的“技術高地與創新中心”。未來,公司計劃借助軟件定義汽車解決方案,大力推動智能電動出行領域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備受矚目的“底盤2.0”系統實現全球首發。該系統通過軟硬件解耦與集中控制的方式,將轉向、制動、懸架以及電驅等子系統進行有機整合,并依靠統一軟件平臺cubiX實現協同管理。在一臺工程樣車上,該技術已完成實車演示,其配備的線控轉向、主動后輪轉向(AKC)等組件,不僅提升了車輛的操控穩定性,還為高階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持。一同亮相的直驅式手感模擬器與基于48伏架構的線控轉向執行器,進一步優化了轉向手感,提高了系統效率。
針對城市出行場景,采埃孚在中國首次推出了EasyTurn懸架前橋系統。該系統通過將前輪最大轉向角提升至80度,使D級轎車的轉彎直徑大幅縮短至約7米,極大地增強了車輛在狹窄道路上的通過性。與此同時,新一代智能底盤傳感器也一同亮相,它通過三維加速度計實時監測底盤狀態,借助硬件與軟件的協同工作,擴展的數據集為眾多智能功能和服務奠定了基礎,例如能夠持續實時監測底盤組件狀態,成為車輛的“數字健康追蹤器”。
在本土化戰略方面,采埃孚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據采埃孚高管透露,目前中國市場的研發周期已縮短至6 - 8個月,這一變化促使企業將本土團隊的角色從“技術適配”轉變為“原創研發”。例如,eRE Plus增程系統、行星齒輪減速器等技術均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并實現全球首發。
在電驅動領域,采埃孚全球首推eRE Plus增程系統。這一四合一驅動平臺獨具特色,可同時實現純電四驅與增程模式,預計能降低系統成本30%以上,計劃于2026年第一季度啟動量產。行星齒輪同軸減速器則實現了全球首次量產,在減小體積與重量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傳動效率。第四代混動變速箱的國產化項目已獲得國內頭部車企的訂單,預計2026年第三季度投產。
在智能化領域,采埃孚與地平線合作推出了coPILOT輔助駕駛系統,該系統支持城市領航NOA、自動泊車等L3級功能,計劃于2026年搭載于某中國品牌電動平臺。針對不同市場層級的需求,采埃孚還推出了搭載征程6M芯片的中階域控制器以及多款智能攝像頭方案。在被動安全方面,ZF LIFETEC展示了針對智能座艙場景的創新解決方案,腰戴集成式氣囊、ACR8安全帶卷收器、零重力座椅以及新一代加熱安全帶2.0通過優化熱管理,可在預加熱階段提升電動車續航里程最高6%。
采埃孚中國區總裁汪潤怡強調,中國在采埃孚的全球戰略中占據核心地位,企業將持續強化在研發、制造、供應鏈和生態等全價值鏈的本地能力。目前,采埃孚在中國已獲得包括線控轉向、電驅動系統在內的多項重要訂單。隨著多項技術將于2026年進入量產階段,其本土研發與供應鏈體系有望進一步支撐全球業務的協同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