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近期舉辦的年度演講中,以《改變》為主題,深入回顧了小米在自研芯片與汽車領域的探索歷程。這場演講不僅展現了小米技術突破的艱辛,也揭示了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尋求突破的決心。
雷軍坦言,五年前小米營收突破2000億元、躋身世界500強時,他內心卻充滿焦慮。面對蘋果、三星、華為等科技巨頭的競爭壓力,以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質疑與批評,小米一度陷入“躺平認命”還是“繼續打拼”的抉擇。最終,團隊選擇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從互聯網公司轉型為“硬核科技公司”。
在芯片領域,小米的探索充滿波折。2014年成立的松果電子,2017年推出首款芯片“澎湃S1”,但僅售出60萬臺后便因戰略失誤停擺。雷軍復盤指出,松果的失敗源于兩點:一是切入點錯誤,自研手機SoC若從中低端入手難有突破;二是管理獨立導致與手機團隊協同困難。盡管如此,他堅信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全球頂尖科技巨頭最終幾乎都成為芯片巨頭。
2021年,小米重啟芯片研發,但市場環境與行業變動帶來重重挑戰。2022年營收驟降15%,2023年OPPO哲庫團隊解散更引發內部動蕩。雷軍透露,當時手機被電話和信息擠爆,團隊甚至誤以為小米也要放棄。為穩定軍心,他立即召開全員會,明確“小米造芯,這一次是認真的”。2025年5月,小米推出玄戒O1及玄戒T1芯片,其中O1搭載于小米15 S pro和Pad 7 Utra,T1用于S4智能手表。雷軍強調,自研手機SoC需十年投入五百億,玄戒之路才剛剛開始。
盡管自研芯片取得進展,但同期發布的小米17系列仍首發高通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芯片。雷軍介紹,該芯片采用第三代3nm制程,CPU主頻達4.6GHz,GPU功耗下降20%,并搭載立體環形冷泵技術,核心溫度降低3℃。小米與盧米藍合作開發出紅色發光主材,發光效率超越進口材料;金沙江電池硅含量提升至16%,能量密度達894Wh/L。
小米17系列配置升級顯著。標準版搭載7000毫安時電池、光影獵人950主攝及5000萬像素浮動長焦,起售價4499元,較iPhone 17便宜1500元。Pro系列則引入“妙享背屏”,支持動態通知、AI壁紙及背屏自拍,還可搭配復古掌機保護殼變身游戲設備。Pro版重192克,電池容量6300毫安時,起售價4999元;Pro Max版搭載“超級像素”屏幕、第三代龍晶玻璃及7500毫安時電池,起售價5999元。
針對“小米17改名”引發的輿情,雷軍表示,小米希望打破用戶對品牌的刻板印象。他強調,中國手機市場六大玩家份額接近,競爭異常激烈,小米已放棄速勝想法,轉而打持久戰。“時間越長我們越強大,小米是長跑型選手。”
在汽車領域,雷軍透露小米SU7和YU7車型的研發細節。他稱,2022年夏天是YU7開發關鍵期,內部曾因路線選擇激烈爭論,最終拒絕模仿理想,決定開發運動型SUV。雷軍認為,大空間SUV市場競爭已白熱化,若跟隨策略將無前途。小米曾拆解三輛特斯拉Model Y學習零部件設計。
雷軍直言,小米汽車發布后成為“被黑最慘的品牌之一”,他支持六部委打擊黑水軍、黑公關的行動。“汽車產業需要風清氣正的環境,小米是受害者,也希望全社會呼吁打擊黑公關,讓產業發展更順利。”他強調,小米作為后來者享受了時代紅利,有責任推動行業合作共贏。過去一年半,小米有效促進了車企間的技術共享與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