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會議中心燈火通明,9月25日晚的北京被一場科技盛宴點燃。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第六次年度演講在此啟幕,這場以“改變”為主題的發布會,不僅成為小米五年技術躍遷的注腳,更折射出全球智能手機產業進入新競爭周期的激烈態勢。
當晚,小米17系列三款新機揭開面紗。標準版全球首發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芯片,搭配7000mAh電池與浮動長焦鏡頭,起售價維持4499元不變;Pro系列創新搭載“妙享背屏”,支持時鐘、AI人像及出行信息顯示,定價4999元;Pro Max則以6.9英寸巨屏和7500mAh行業最大電池容量,定檔5999元。這場“加量不加價”的定價策略,被業內視為小米沖擊高端市場的關鍵一役。
雷軍在演講中坦言,小米正經歷從互聯網公司向硬核科技企業的蛻變。過去五年投入超千億元研發資金,推動自研芯片與汽車量產雙線突破。今年5月推出的玄戒O1芯片,標志著小米核心技術實現里程碑式跨越。這場轉型背后,是2020年十周年之際的深刻反思——彼時年收入突破2000億元的小米,在蘋果、三星、華為三座大山前陷入發展焦慮,最終選擇以底層技術突破開辟新賽道。
全球手機市場格局正悄然生變。IDC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三星以19.7%份額領跑全球,蘋果15.7%緊隨其后,小米14.4%位居第三;國內市場華為以18.1%重返榜首,小米15.2%位列第四。CounterPoint統計顯示,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蘋果份額從2022年75%滑落至2024年54%,同期華為則從12%躍升至29%。這場此消彼長的競爭中,蘋果iPhone 17系列在9月10日率先出招,通過續航、散熱、屏幕刷新率等升級鞏固基本盤;華為則在Mate XTS非凡大師發布會上,時隔四年公開展示麒麟芯片,彰顯供應鏈自主能力。
“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雷軍在演講中直言。此前松果團隊折戟造芯的經歷,讓小米深刻認識到高端切入的重要性。與蘋果、華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OPPO選擇另辟蹊徑——近期推出的ColorOS 16系統搭載“極光引擎”與“潮汐引擎”,通過提升應用響應速度40%、滑動幀率穩定性52%等技術優化,在中端市場構建軟件護城河。這種避開硬件直接競爭的策略,被經濟學家余豐慧解讀為“在存量市場搶用戶的精明選擇”。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智能手機發展十余年后,創新邊際效益遞減困境凸顯。艾媒咨詢CEO張毅分析稱,當芯片性能提升放緩、鏡頭參數迭代空間收窄,如何激發消費者換機需求成為共同挑戰。在這場“金九銀十”的競爭中,小米以技術跨越、華為以芯片突破、OPPO以系統優化各自突圍,預示著全球手機產業正從硬件競賽轉向綜合體驗的深度比拼。
從互聯網基因到硬核科技,從模仿跟隨到自主創新,中國手機廠商的轉型軌跡折射出產業升級的必然路徑。當雷軍在演講中回顧小米五年投入千億研發的決心時,這場發生在國家會議中心的科技變革,已然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產業新周期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