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年度演講中,小米創始人雷軍開場便回顧了企業近兩年取得的重大突破:成功進軍汽車制造領域,并實現芯片自主研發。
去年,小米首款電動汽車SU7正式亮相;今年,小米YU7車型與自研芯片"玄戒"相繼發布。其中,玄戒芯片采用3nm制程工藝,成為中國大陸首款達到該技術標準的產品,標志著小米在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面對外界對小米快速突破的關注,雷軍將成就歸因于五年前企業十周年時的深刻反思。2020年,正值小米上市第二年,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并躋身世界500強之際,雷軍卻坦言內心充滿焦慮。
"當時行業格局中,蘋果、三星、華為等巨頭如同難以逾越的高峰,超越機會看似渺茫。"雷軍回憶道,"團隊經過十年奮斗已顯疲憊,不少成員希望暫時休整,這種情緒我完全理解,因為連我自己都感到身心俱疲。"
更讓雷軍困擾的是網絡上的持續質疑。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小米是"組裝廠",缺乏核心技術,僅靠營銷維持,發展前景堪憂。這些聲音加劇了企業的內部消耗,迫使雷軍必須做出戰略抉擇。
經過長達半年的內部研討,小米召開了四五十次高層會議,最終確定將底層核心技術研發作為核心戰略。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元用于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企業從互聯網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轉型。
這一戰略調整重新點燃了團隊的創業激情。雷軍表示:"正是這個決定,讓團隊找回了創業初期的斗志,為后續的突破奠定了基礎。"如今小米在汽車與芯片領域的成就,正是這一戰略轉型的直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