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披露的信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杭州易加三維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加增材”)的科創板IPO進程已進入問詢階段。作為國內3D打印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其上市動態引發市場關注。
易加增材的核心業務聚焦于增材制造設備的研發與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精準醫療等高技術領域。目前科創板已有鉑力特(688333.SH)和華曙高科(688433.SH)兩家3D打印企業上市,易加增材若成功登陸,將成為該板塊第三家相關企業。
追溯企業發展歷程,1993年創始人馮濤主持研發出國內首臺選區激光燒結(SLS)設備,2002年又聯合高校開發出首臺選區激光熔化(SLM)設備,奠定了其在國內3D打印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2014年馮濤創立北京易加,次年將業務重心轉移至杭州并設立易加增材。2022年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原股東北京易加將100%股權轉讓給永盛控股等13名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溫州永盛集團背后的李誠家族。
股權變更后,永盛控股以38.73%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李誠、李健浩父子通過直接持股和表決權委托控制約55%的表決權。創始人馮濤的持股比例從初始狀態逐步稀釋至2.55%,退居第十一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2025年間公司通過多輪融資累計獲得超10億元資金,估值從6億元躍升至42億元,期間李氏家族累計套現超4000萬元。
從行業格局來看,3D打印技術憑借無需模具、可實現復雜結構快速成型的特點,在航空航天、醫療教育、汽車制造等領域廣泛應用。2022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達33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6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0%。盡管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但市場集中度較低,2024年鉑力特、華曙高科、易加增材的設備收入市占率分別為1.28%、0.74%、1.03%,顯示各企業均存在較大拓展空間。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易加增材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4.09億元、4.71億元,凈利潤2893萬元、6858萬元、9881萬元。其中3D打印設備收入占比持續超過92%,材料及服務收入占比不足8%。與同行業公司相比,其營收規模與華曙高科相近,但低于鉑力特的13.26億元。設備收入結構方面,鉑力特、華曙高科的多元化業務占比更高,而易加增材仍高度依賴設備銷售。
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分別為2118萬元、2377萬元、3061萬元,累計投入7556萬元,綜合研發費用率6.71%,勉強達到科創板“最近三年研發費用率超5%”的最低標準。此次IPO計劃募集資金12.05億元,其中75%用于北京擴產和杭州產業化項目的土地購置、建筑安裝及設備采購,僅16%投向杭州研發中心建設,技術服務網絡擴建占比9%。這種重資產投入、輕研發的募資結構,使其科創板上市資格面臨監管層面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