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云棲大會上,阿里云以全棧技術升級為核心,系統展示了從AI大模型到基礎設施的全面突破。此次發布標志著阿里自年初宣布All in AI戰略以來,首次以體系化成果回應行業期待,其技術布局覆蓋模型研發、算力支撐到應用落地全鏈條。
通義千問家族成為技術展示的焦點,一口氣推出7款模型更新,涵蓋語言、多模態、編程等核心領域。其中,Qwen3-Max作為旗艦基礎模型,以36T tokens預訓練數據和萬億級參數構建技術壁壘,其編程能力與工具調用效率達到行業頂尖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Qwen3-Next架構的創新,通過動態參數激活技術,僅用3B活躍參數便實現與235B模型相當的性能,同時將訓練成本壓縮超90%,長文本處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
在基礎設施層面,阿里云展示了從芯片到智算集群的全棧自研能力。其自主研發的底層架構涵蓋高性能服務器、分布式存儲及智能網絡,配合人工智能平臺與模型服務系統,形成完整的AI技術生態。這種垂直整合模式使同等算力下的模型訓練效率提升40%,推理穩定性提高35%,為企業用戶提供更高效的模型調用體驗。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演講中明確戰略定位:阿里云將作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通過"開源生態+智能算力網絡"雙輪驅動發展。他提出"大模型即新操作系統,超級AI云即新計算機"的判斷,指出未來三年將重點構建覆蓋全球的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這一戰略與年初宣布的3800億元投資計劃形成呼應,顯示阿里在AI領域的長期投入決心。
行業分析師費天祺指出,以通義千問為代表的開源模型正在重塑中國AI生態。據Gartner調研,國內生成式AI采用率從2024年的8%躍升至43%,開源策略使中小企業能以極低門檻獲取AI能力。這種技術普惠效應在阿里云百煉平臺得到驗證,其模型日均調用量過去一年增長15倍,反映市場對AI服務的爆發式需求。
面對AI大模型落地挑戰,阿里云推出兩項關鍵技術突破。ModelStudio-ADK開發框架打破傳統Agent的預定義編排模式,支持自主決策與多輪反思能力;無影AgentBay組件則實現云上資源的動態調用,突破本地設備算力限制。在具身智能領域,與英偉達的合作將PhysicalAI軟件棧集成至PAI平臺,提供從數據預處理到機器人強化學習的全鏈路服務,顯著縮短開發周期。
資本市場對阿里AI戰略給出積極回應,港股股價當日上漲9.16%。這種市場信心源于技術突破與商業落地的雙重驗證:從模型性能的指數級提升,到基礎設施的成本優化,再到Agent、具身智能等場景的實質性進展,阿里正構建起覆蓋技術層、平臺層、應用層的完整AI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