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云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首次系統提出了通往超級人工智能(ASI)的三階段發展路徑。他明確指出,通用人工智能(AGI)并非技術演進的終點,而是人類邁向更高級智能形態的起點。AI的終極目標將是突破人類認知邊界,實現具備自我進化能力的超級智能。
吳泳銘將ASI發展路徑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智能涌現期",AI通過消化海量人類知識形成泛化能力,當前大模型展現的多步推理和通用對話能力正是這一階段的典型特征;第二階段是"自主行動期",AI開始掌握工具使用和編程技能,能夠自主分解復雜任務并完成跨數字-物理世界的交互,目前行業正處于該階段;第三階段為"自我迭代期",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原始數據實現自主學習,最終突破人類智能上限。
在闡述自主行動階段時,吳泳銘特別強調了Tool Use和Coding能力的突破。他指出,當前大模型已能連接各類數字化工具完成現實任務,編程能力的提升使其可幫助人類解決更復雜問題。這種變革將重塑軟件開發范式,未來自然語言將成為AI時代的編程語言,任何人都能通過自然語言創建個性化智能體。
關于自我迭代階段,吳泳銘提出兩個核心要素:物理世界全量數據接入和自主學習機制。他以內容創作、數學和編程領域為例,說明當前AI仍受限于數字化信息的局限性。當AI能夠直接感知物理世界數據時,將通過自主搭建訓練基礎設施、優化數據流程和升級模型架構實現指數級進化。
對于技術基礎設施的變革,吳泳銘做出兩個關鍵判斷: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操作系統,超級AI云將重構計算體系。他預測,未來所有工具接口都將與大模型連接,用戶需求通過智能體直接執行,LLM(大語言模型)將承擔起操作系統級的資源調度功能。這種變革將催生由自然語言驅動的智能應用生態,模型部署也將突破設備限制。
在計算范式轉型方面,吳泳銘觀察到數據中心正從CPU主導轉向GPU為核心的AI計算。他指出,新的計算架構需要密集算力、高效網絡和超大集群支持,這依賴于能源供應、全棧技術和百萬級芯片的協同運作。只有超級AI云才能滿足這種全球性計算需求,未來可能形成5-6個主導性云計算平臺。
對于AI的經濟價值,吳泳銘提出顛覆性觀點:AI將取代能源成為最重要的商品。他解釋道,未來大部分AI能力將以Token形式在云端生成和傳輸,這種新型計算單位將成為智能時代的"電力"。智能體和機器人將滲透到家庭、工廠等各個場景,每人可能需要數百張GPU芯片來支撐日常需求。
在人機關系方面,吳泳銘展現出樂觀態度。他以程序員使用AI工具快速構建系統為例,描繪了未來人類與智能體協同工作的圖景:從代碼編寫到全流程協作,智能體將24小時不間斷服務。這種協作模式將指數級放大人類智力,使單小時產出提升數十甚至上百倍。他強調,技術革命總會創造新需求,人類將因此獲得前所未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