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網作為現代城市的“生命線”,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著城市安全。窨井作為管網系統的關鍵節點,液位異常不僅可能導致道路積水、設施損壞,甚至可能引發城市內澇等嚴重問題。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效率低、實時性差,難以滿足極端天氣頻發下的城市管理需求。因此,窨井液位監測技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為城市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窨井液位監測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其核心架構分為感知、網絡、平臺和應用四個層級。感知層是數據采集的前端,高精度傳感器被部署在窨井內部,常見的設備包括超聲波液位傳感器和壓力式液位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具備IP68級防護能力,能夠適應潮濕、多雜物的井下環境。研究人員還為傳感器內置了溫度補償算法,將測量誤差控制在極小范圍內。同時,低功耗數據采集終端通過電池或太陽能供電,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網絡層負責數據傳輸,數據采集終端通過無線通信模塊將原始數據上傳至監控中心。在實際應用中,GPRS、4G等通信方式被廣泛采用。技術人員通過標準化通信協議和加密處理,確保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即使在信號較弱的區域,高增益天線也能保障數據傳輸質量,避免信息丟失或延遲。
平臺層是系統的中樞,由數據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組成。數據服務器采用大容量數據庫存儲海量液位數據,為后續分析提供基礎支持。應用服務器則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通過預設算法判斷液位是否異常。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平臺實現液位數據的可視化展示,直觀了解管網運行狀態,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應用層通過多元化功能滿足實際管理需求。系統按設定間隔自動采集液位數據,并完成濾波校準,實時數據在監控中心軟件和移動端APP上同步更新。當液位變化速率異常時,管理人員能夠快速定位問題點位,采取相應措施。平臺還支持生成日報、周報等統計報表,為管網清淤、設施升級等決策提供數據依據,提升管理效率。
該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已在多地得到驗證。在防洪防澇領域,實時液位數據能夠提前預警管網容量飽和風險,為調度部門爭取充足時間開啟泵站或疏導交通,減少內澇災害的發生。在管網維護方面,持續監測數據可以精準識別淤堵路段,將傳統地毯式巡檢改為靶向作業,顯著降低管理成本。無錫等地將監測系統與城市生命線平臺對接,實現多部門數據共享與聯動處置,進一步提升應急響應效率。
隨著4G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窨井液位監測正朝著多參數集成方向演進。未來,系統將在液位監測的基礎上增加水質等監測功能,通過AI算法實現故障預測,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防。能源供給方面,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系統的可持續性,使其在更多復雜場景中發揮作用,為智慧城市的安全運行筑牢地下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