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西門子以“數實融合,新智增長”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其在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與實踐。展會期間,西門子與至頂智庫聯合發布了《2025工業智能體趨勢展望報告》,揭示了當前制造業在智能體應用中的現狀與挑戰。
根據報告,通過對200家工業企業的調研發現,目前43%的企業尚未部署工業智能體,25%的企業計劃部署,24%的企業已初步部署并在少量場景應用,而廣泛部署且在多場景應用的企業僅占8%。這一數據表明,盡管工業智能體的潛力被廣泛認可,但實際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許多企業因技術理解不足、成本擔憂或缺乏合適場景而持觀望態度。
報告指出,企業部署工業智能體的主要障礙包括成本高昂、專業人才短缺以及技術成熟度不足。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是企業決策時的重要考量因素。針對這些挑戰,西門子通過技術和生態的雙重布局,為工業AI的落地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在展會現場,西門子展示了“鉆耀之心”2.0版本,并攜手中科摩通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車EMB智能裝配設備。該設備是西門子生成式工業人工智能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國市場的首次試點應用。通過結合標準化解決方案和機器人庫,Industrial Copilot幫助中科摩通將程序開發時間減少30%,產線調試周期縮短30%,人工與物料損耗降低10%,充分驗證了工業AI在復雜制造環境中的實際價值。
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松博士表示:“工業AI的成功落地,始于對場景需求的精準把握,成于技術、數據與行業機理的深度融合。這正是西門子的優勢所在——通過深度行業知識激活數據價值,與生態伙伴共同推動中國工業企業實現AI的真效益?!?/p>
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工業從業者實現“AI+工業化”面臨數據獲取與治理的挑戰。他建議企業從基礎做起,在全員中普及“工業+數據+AI”的跨學科意識,鼓勵實踐探索。例如,西門子成都工廠已將AI應用于質量檢測、物品分揀、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等環節。
此次展會上,西門子還發布了十余款軟硬件新品,進一步強化了其工業AI落地的技術基礎。通過全棧產品與解決方案,西門子幫助企業打破IT與OT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在產品、生產、運營和決策等環節的自由流動,為工業AI的精準訓練提供了高質量“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