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與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成立合資公司,相關備案信息已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完成公示。此次合作,雙方以50:50的出資比例,共同布局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生產、制造與銷售業務。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車企與電池供應商的深度合作已非新鮮事。此前,欣旺達動力便與東風集團合資成立湖北東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后者提供電池產能配套;寧德時代也先后與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汽車等車企成立合資公司,構建緊密的產業聯盟。這種“整車廠+電池廠”的合作模式,正成為行業應對供應鏈波動、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行業分析師指出,合資建廠對車企而言,既能優先鎖定電池產能,確保生產與交付的穩定性,又能深入電池研發與制造環節,分享這一高利潤領域的收益。對電池供應商來說,與車企合資可降低投資風險,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例如,通過合資模式,車企能更精準地提出電池性能需求,而電池供應商則能更高效地匹配產能,減少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理想汽車近期在電池領域的布局不止于此。其與寧德時代簽署了五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電池安全、超充技術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電池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布局。根據協議,寧德時代將為理想汽車全系產品提供動力電池系統,涵蓋三元鋰電池、M3P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
在合作模式上,理想汽車與寧德時代、欣旺達采取了差異化策略。與寧德時代合作的動力電池屬于聯合開發,例如理想MEGA搭載的5C超充電池,便是雙方超千人團隊歷經數十個月研發的成果。而在與欣旺達的合作中,理想汽車則主導動力電池的產品、工藝和材料設計,確保技術方向與產品需求高度契合。
理想汽車的供應鏈管理策略可歸納為四個層級:自研自制以掌控核心體驗,自研鎖定關鍵技術但不自制,深度合作定義前沿技術,戰略合作優化產品定義。理想汽車供應鏈副總裁孟慶鵬曾表示,自研與外購的決策依據是技術對產品力的核心支撐作用,以及合作伙伴的開發速度能否匹配理想汽車的需求。
在自研與自研自制的界定上,孟慶鵬進一步解釋,理想汽車雖廣泛布局自研領域,但并非所有技術都自行制造,而是選擇性地進行自制。決策時會考慮技術能否帶來市場定位優勢,能否形成護城河保護,以及當前伙伴資源能否滿足快速供應與質量一致性的需求。例如,碳化硅、供電模塊、電驅動、增程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理想汽車均采取了自研自制模式,并與匯川聯合動力、湖南三安半導體等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推動技術落地。
此次與欣旺達成立合資公司,被視為理想汽車推進自研自制供應鏈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深度整合上下游資源,理想汽車正逐步構建起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