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振興的浪潮中,吉林省正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加速從傳統工業基地向現代化產業高地的轉型。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即將啟幕,吉林展區將以“吉聚匠心 創新領航”為主題,集中展示16家企事業單位的36項創新成果,展現老工業基地煥發的新活力。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將攜多項硬核技術亮相。這家擁有70余年歷史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已形成覆蓋東北、華北、華東等五大生產基地的產業布局,整車產能超500萬輛。其展出的“紅旗·天工”汽車底盤、機器人涂膠系統便攜式膠槍離線測試裝置等成果,彰顯了自主品牌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突破。旗下紅旗、解放品牌價值分別達1410.65億元和1450.29億元,持續領跑自主乘用車和商用車市場。
軌道裝備領域,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作為我國核心的軌道客車研發基地,該公司研制出中國首列地鐵列車、首列國產化磁浮列車等里程碑式產品。此次展出的氫能源全自動智慧市域列車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模型,預示著綠色智能交通的新方向。其產品已出口至2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簽約額超140億美元。
商業航天領域,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書寫傳奇。這家成立僅11年的企業,已實現117顆衛星在軌運行,建成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其“一箭41星”發射紀錄和每天38-40次的重訪能力,為國土安全、生態環保等領域提供精準數據支持。展出的高分06A星模型,正是這家商業航天領軍者的技術縮影。
能源轉型方面,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綠色氫基能源沙盤引人注目。該公司構建的“電-氫-化”協同體系,涵蓋大安合成氨項目、長春制氫加氫一體站等示范工程。其中,大安項目年制綠氫3.2萬噸、綠氨18萬噸,采用風電光伏制氫技術;長春站點作為東北首個加氫“母站”,支撐著6條氫能交通線路的運營。
新材料領域,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碳纖維產品矩陣彰顯實力。作為全球最大的人造絲、竹纖維和腈綸纖維生產基地,該公司碳纖維產業鏈產能達26萬噸。其展出的碳纖維自行車、滑雪板、球拍等終端產品,以及占國內市場90%的風電葉片主梁碳板,印證了從原料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優勢。
生物醫藥方面,金賽藥業和長春圣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展現創新活力。前者作為婦兒健康領域領軍企業,年研發投入達23.4億元,推出重組人促卵泡激素等30余項產品;后者研發的可吸收骨板、聚乳酸面部填充劑等醫療器械,覆蓋骨科、整形等多個領域,擁有17項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從“老工業基地”到“創新高地”,吉林正以工匠精神為底色,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在高端裝備、商業航天、新能源等賽道加速奔跑。這些展出的硬核成果,不僅記錄著東北振興的鏗鏘步伐,更描繪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吉林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