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17系列正式亮相前夕,小米集團合伙人盧偉冰通過一場線上直播,就新品命名、市場定位及技術創新等話題與公眾展開交流。這場被稱為“映前答疑”的直播,因涉及蘋果對標、數字序列爭議等話題引發行業關注。
針對外界質疑的“命名蹭熱度”說法,盧偉冰明確否認,強調小米17系列的命名邏輯源于產品力的“跳變式升級”。這一表述與雷軍此前在官宣提檔發布時的表態形成呼應,當時雷軍曾公開表示新系列將實現“跨代升級”,并直接對標iPhone展開競爭。值得注意的是,盧偉冰在直播中特別提及數字“7”的象征意義,稱該數字在小米產品序列中具有特殊價值,以SU7、YU7等車型為例進行說明。
回顧小米數字旗艦發展史,“7”的缺席曾引發行業熱議。2018年小米成立八周年之際,官方跳過“7”直接發布小米8,當時給出的解釋是“超越期待(七代)”。但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更多是借助數字“8”的吉祥寓意沖擊高端市場。此次小米17系列重啟“7”命名,被部分觀察者視為通過“數字跳躍”策略制造話題的營銷手段,尤其是考慮到此前SU7車型曾因召回超11萬輛引發關注。
在技術層面,盧偉冰重點介紹了新機搭載的“妙享背屏”功能。據其透露,這塊行業獨有的背部顯示屏耗資10億元研發,旨在通過創新交互體驗形成差異化競爭力。這一設計讓人聯想到2017年魅族Pro7的“畫屏”設計,當時魅族創始人黃章曾為這塊1.9寸AMOLED副屏賦予獨特命名。若黃章仍在臺前主導產品,這段往事或許會成為新的討論焦點。
關于澎湃OS兼容iOS生態的爭議,盧偉冰坦言此舉旨在提升蘋果用戶轉換至小米生態的體驗。這種“處處可見蘋果影子”的策略,引發了關于小米是技術自信還是營銷驅動的討論。面對小米17 Pro Max與iPhone 17 Pro Max外觀設計趨同的質疑,盧偉冰強調真正的差異化在于功能創新,而非單純外觀。
行業分析指出,小米若要實現高端化突破,僅靠話題營銷遠不夠,最終需通過實質性技術創新贏得市場。盧偉冰在直播中透露的背屏研發投入,或許正是小米試圖證明技術實力的嘗試。但能否真正打破質疑,仍需看產品上市后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