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傳來一則重要消息:理想汽車與電池制造商欣旺達將按50:50的出資比例共同組建一家合資企業。據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備案公示信息顯示,該合資公司由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與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主要業務涵蓋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生產、制造及銷售。
據了解,這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被命名為山東理想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其核心目標是生產理想汽車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產品。有知情人士透露,理想汽車計劃在明年將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產品應用于量產車型中。這一舉措標志著理想汽車在電池領域的自主研發進入實質性階段。
在電池研發方面,理想汽車采取了與寧德時代和欣旺達不同的合作模式。與寧德時代的合作被定義為聯合開發,而與欣旺達的合作則更側重于理想汽車的主導設計。理想汽車在電池產品、工藝及材料等方面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種模式在內部被稱為自研電池。目前,理想汽車的電池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200人,公司總裁馬東輝每兩周就會對項目進展進行核查,顯示出對自研電池項目的高度重視。
理想汽車在電池研發上的投入尤為聚焦于5C超充電池技術,涵蓋化學體系、結構設計及BMS核心算法等多個領域。據行業人士透露,理想與欣旺達在電池研發項目上的合作非常緊密,幾乎每個項目在明確費用后都會迅速推進。這種深度自研的策略,使得理想汽車在電池技術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從供應鏈協同創新的角度來看,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曾公開將合作模式分為三類:自研自制、自研代工及外部采購。理想電池項目屬于自研自制模式,即符合理想汽車價值主張和戰略,且行業內沒有成熟供應商可生產的零部件。此前,理想汽車在電驅動、碳化硅等核心零部件上已通過類似模式成立了匯想、斯科等公司實體。
動力電池作為整車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比高達30%-35%,是車企供應鏈布局中的關鍵環節。理想汽車近期不僅與寧德時代簽署了5年戰略合作協議,還與欣旺達組建了電池合資公司。這種多點布局的策略,旨在確保成本掌控權和供應安全性,是汽車企業規模擴大后的主流選擇。
對于理想汽車而言,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管理供應鏈,是借鑒傳統車企經驗并已驗證有效的方法。此前,理想與匯川聯合動力、湖南三安半導體等企業的合作,已在電驅、碳化硅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定制開發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與欣旺達的合作,同樣遵循了這一邏輯:通過合資公司,理想汽車能夠獲得定制化、供應穩定的核心零部件,同時降低供應商的投資風險。
理想汽車對動力電池的定制化需求尤為迫切,尤其是其將超快充作為純電車型的核心產品點之一。然而,像寧德時代這樣的行業巨頭,往往更傾向于將技術應用在更多客戶的車型上以攤薄研發成本。因此,理想汽車通過與欣旺達的合作,更有可能實現其定制化技術的訴求。
欣旺達作為一家從消費電池切入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其消費電池業務至今仍占營收超50%。欣旺達與理想汽車的合作關系始于2017年,并在2022年進一步深化。當時,理想汽車向欣旺達旗下動力電池業務子公司增資4億元,成為其客戶兼股東,持股比例為3.22%。據欣旺達理想事業部總經理陳輝透露,這一增資決定在投決會上得到了理想汽車CEO李想的支持。
隨著合作的深入,欣旺達為理想汽車專門成立了事業部,規模從最初的約1300人擴張到今年的1700人左右。今年,理想汽車還將對欣旺達的動力電池采購份額提高到了3成。在數據層面,欣旺達與理想汽車的系統已實現完全打通,包括制造數據、倉管庫存數據等都與理想實時連通。雙方還在共同建立動力電池預警模型,進一步提升了合作緊密程度。
對于欣旺達而言,與理想汽車這樣的頭部車企建立穩固的戰略聯盟,意味著其動力電池出貨量有了保障。50:50的股比設置,也使欣旺達從純粹的供應商升級為可與理想汽車共享利潤的利益共同體。據欣旺達港股招股書顯示,理想汽車已成為其前五大客戶之一,貢獻了5.8%的營收。
目前,理想L6、理想L7 Air、理想L8 Air等車型均搭載了欣旺達動力電池,理想i6的動力電池也將由欣旺達和寧德時代共同供應。合資公司成立后,理想汽車或將進一步擴大對欣旺達的采購份額,這將有助于改善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的毛利率。
欣旺達在撬動動力電池市場份額方面,采取了性價比策略,并通過類似ODM的方式綁定大客戶。在與理想汽車合作之前,欣旺達還曾與東風、吉利等車企成立過合資公司。未來,欣旺達計劃通過這種路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分得更多份額,延續寧德時代曾經走通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