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中的鋰礦板塊呈現顯著反彈態勢,其中贛鋒鋰業(002460.SZ)的表現尤為突出。自8月以來,該公司股價累計最大漲幅已達50.23%,若將時間線拉長至去年9月,其股價更是實現了113.41%的翻倍增長。相比之下,同為鋰礦龍頭的天齊鋰業近期漲幅則明顯落后。
贛鋒鋰業股價的強勢表現,與其在固態電池領域的深度布局密不可分。作為動力電池的終極形態,固態電池憑借充電速度快、安全性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被視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近期,該領域利好消息頻傳,大規模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
僅在9月,行業便迎來多項突破:億緯鋰能宣布“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成功下線;國軒高科全固態中試線貫通,良品率突破90%;先導智能推出全固態整線解決方案,設備進入全球頭部電池廠供應鏈。這些進展為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盡管贛鋒鋰業在公眾印象中以鋰資源業務為主,但其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早已悄然展開。公司具備三大核心優勢:一是布局時間早,2016年便與中科院寧波材料與工程研究所聯合成立“固體電解質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成為國內最早推進固態電池產業化的企業之一;二是打通產業上下游,依托自有鋰資源,成為行業內唯一具備固態電池全產業鏈能力的企業;三是技術進展快,已形成覆蓋軟包、圓柱、方形的全品類產品矩陣。
在業務進展方面,贛鋒鋰業同樣表現亮眼。2024年4月,公司宣布第一代固態電池實現量產。目前,其軟包固態電池已應用于乘用車、低空飛行器等領域,并與多家知名無人機及eVTOL企業達成合作;圓柱固態電池在機器人及高速飛行器領域展現廣闊前景,配套產線預計2026年初量產;304Ah方形儲能固態電池在安全性、低溫性能及存儲性能等關鍵指標上顯著優于傳統液態電池。
值得注意的是,贛鋒鋰業的固態電池已進入實際裝車階段。據公司9月2日在互動平臺透露,其固態電池產品已在部分車型上完成試裝及量產。這一進展在行業內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固態電池要實現商業化突破,大規模應用于新能源車是關鍵,而這一領域的難度遠高于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場景。
然而,在股價表現亮眼的背后,贛鋒鋰業仍面臨較大的基本面壓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83.76億元,同比下降12.65%;歸母凈虧損5.31億元,虧損同比縮小30.13%。但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達9.13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5.7倍,反映出主營業務虧損加劇的現狀。
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據同花順金融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降至6.14萬元/噸,較去年同期的9.18萬元/噸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公司的負債壓力也在上升,上半年資產負債率達58.55%,較去年年末增加5.75個百分點。
面對挑戰,贛鋒鋰業正通過兩條路徑尋求突破:一是期待碳酸鋰價格反彈;二是提升鋰電池業務比重。目前,公司“鋰電池及其材料”業務毛利率達14.17%,較去年同期提升4.29%,遠高于資源業務8.36%的毛利率。得益于自有鋰資源優勢,碳酸鋰價格下跌雖導致資源類業務下滑,但為鋰電池業務降本提供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