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紅色圍擋緩緩拉開,H&M全球首家HOUSE OF H&M風格之邸正式亮相。這里不僅是品牌回歸中國市場的關鍵據點,更承載著其戰略轉型的深層意圖——從傳統快時尚模式中抽離,轉向以風格、體驗與可持續為核心的全新定位。
2007年,H&M內地首店落戶于此,曾創下開業即排隊的盛況;2022年,因市場調整暫別此地;如今,以復合空間形態回歸,樓上為大中華區總部,樓下集服裝、咖啡、花店與家居于一體,形成“前店后廠”的獨特模式。集團零售大中華區總裁司懿德透露,這一設計旨在縮短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管理層可隨時觀察顧客在貨架前的停留與選擇,將市場反饋直接融入決策鏈條。
轉型的信號早已顯現。2019年,H&M開始重新定義“快時尚”:快,是對消費趨勢的敏捷響應;慢,則體現在對產品質量、員工投入與可持續實踐的堅持。2023年成立的中國設計中心成為關鍵支點,團隊扎根亞洲街頭文化,提煉本地版型與尺碼靈感,將文化差異轉化為設計優勢。例如,2025秋冬系列融合七十年代復古與九十年代叛逆元素,既保留經典又注入現代感,而其首發地選擇上海而非傳統時裝周,正是對“快”的重新詮釋——速度從流水線效率轉向市場敏感度。
在競爭格局中,H&M的轉型更具針對性。ZARA通過高端聯名提價,優衣庫以面料科技構筑壁壘,線上白牌以低價仿款侵蝕市場,本土新興品牌則憑借精準審美搶占年輕群體。H&M的應對策略是平衡“性價比”與“風格”:既保持價格優勢,又通過設計升級滿足消費者對獨特性與貼合度的需求。企業公關經理Vivian指出:“白牌盛行反映消費者理性化,他們不愿為品牌溢價買單,但依然追求時尚與品質的平衡。”
全渠道布局進一步擴大觸達范圍。H&M入駐天貓、京東、抖音、拼多多等平臺,成為首個進入拼多多的國際時尚品牌。截至2025年9月,其天貓旗艦店粉絲達1528萬,京東51.6萬,抖音27.4萬,拼多多19.3萬。戰略轉向從“擴張”到“經營”,關閉低效門店,改造潛力空間,強調每間店需成為“值得探索的場域”。
轉型成效已初步顯現。2025財年上半年,集團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同店銷售增長3%。開業前夕,門店外排起長隊,最早的一位顧客清晨七點便已等候。店內,叔叔阿姨悠閑挑選,年輕男女穿梭其間,一位高中生模樣的男孩在貨架間徘徊許久。這種場景或許正是H&M期待的——不再依賴純粹的門店數量,而是通過深度經營,讓每個空間成為連接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