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打年輕消費群體的網紅餐飲品牌太二酸菜魚因大規(guī)模閉店引發(fā)市場廣泛關注。作為港股上市公司九毛九旗下的核心品牌,太二酸菜魚的經營困境折射出母公司九毛九集團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據公開數據,太二酸菜魚在杭州、濟南、上海等地的門店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關閉或暫停營業(yè)。以杭州為例,23家門店中包括大悅城店、萬象城店在內的多家門店處于停業(yè)狀態(tài)。濟南地區(qū)高新萬達廣場門店已正式歇業(yè),上海50余家門店中也有7家暫停營業(yè)、4家歇業(yè)關閉。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太二酸菜魚自營門店數量從623家銳減至547家,半年內凈減少76家,成為拖累集團業(yè)績的主要因素。
九毛九集團的中期業(yè)績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xiàn)營收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4%;歸母凈利潤0.61億元,同比下降16.05%。三大核心品牌中,太二酸菜魚收入19.46億元,同比下滑13.25%;慫火鍋收入4.16億元,同比下降3.38%;九毛九品牌收入2.26億元,同比跌幅高達22.39%。同店銷售數據顯示,三大品牌同比跌幅均超過19%,翻座率指標也出現(xiàn)明顯下滑。
慫火鍋作為集團第二大營收支柱,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該品牌既要應對海底撈等頭部品牌的壓制,又要承受區(qū)域小眾品牌的分流。為提升競爭力,慫火鍋對菜單及價格進行調整,導致顧客人均消費同比下降。集團新銳品牌"山的山外面"酸湯火鍋門店數量也從去年底的20家縮減至17家,由于該細分賽道受眾較窄,短期內難以成為新的增長點。
資本市場表現(xiàn)方面,九毛九集團遭遇雙重打擊。深交所公告顯示,自9月8日起生效的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調整中,九毛九等20只證券被調出。根據相關規(guī)定,當公司股票不再滿足恒生綜合大型指數、中型指數或市值50億港元及以上的小型指數成份股條件時,將被剔除出港股通。截至9月16日收盤,九毛九股價報2.28港元/股,較年內最高價下跌35.34%,較歷史最高價暴跌超九成。
集團創(chuàng)始人管毅宏的個人財富也受到顯著影響。據《新財富雜志500創(chuàng)富榜》顯示,2021年管毅宏以128.2億元身家首次登榜,2023年降至101.1億元,2024年起已連續(xù)兩年跌出榜單。這位1995年從山西赴海南創(chuàng)業(yè)的餐飲大佬,曾憑借6張桌子的小面館起步,通過精準定位酸菜魚品類和標準化運營,成功打造出太二酸菜魚這一網紅品牌。然而,當前集團面臨的多品牌戰(zhàn)略成效不足、核心品牌業(yè)績下滑等問題,正考驗著這位創(chuàng)業(yè)者的經營智慧。
國證國際證券研報指出,考慮未來仍有門店關閉可能,將九毛九2025年至2027年凈利潤預測分別下調至1億元、1.1億元、1.3億元,目標價從3.7港元下調至3港元,評級從"買入"下調至"增持"。在業(yè)績下滑、門店收縮、資本市場遇冷的背景下,如何扭轉太二酸菜魚的頹勢、激活慫火鍋等副牌的增長潛力,成為九毛九集團亟待解決的緊迫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