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節,電商平臺京東悄然涉足團播領域,攜手抖音古風女團“夢華錄系列”與男團“厚海 H-one”,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同步PK直播,為電商直播賽道注入了新鮮活力。這一跨界嘗試迅速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被視為團播風潮涌向電商平臺的明確信號。
在此之前,團播已成為眾多頭部達人的新寵,明星們也紛紛加入,將其視為時尚潮流的象征。普通人也不甘落后,紛紛投身團播,追尋夢想。博主們更是爭先恐后地體驗一日團播,將其作為新的時尚標簽。從《萬物生》舞到掃腿舞,再到左御右甜PK舞,團播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滲透演藝圈,以直觀的方式沖擊著觀眾的視覺神經。連港星男神、老戲骨們也難以幸免,紛紛加入團播行列,跳起團舞。在綜藝《今晚好犀利》中,六位年齡總和超300歲的TVB男神,就攜手演繹了團播經典作品《晚安大小姐》的舞蹈,盡管過程中有小插曲,如一位男神“逃離”鏡頭,但這場表演依舊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隨著觀眾對團播的認知逐漸深入,團播不再被視為一場鬧劇,而是內容形態創新的勝利。它以團體式、高互動、強表演的內容模式,系統性地進入公眾視野。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團播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50億元,團播間數量將達到5000至7000個。從下沉市場起步,團播迅速蔓延至娛樂、電商等多個領域,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現象級的狂歡。
團播藝人的入門門檻相對較低,關鍵在于“顏值”。不會跳舞可以學,不懂節奏可以練,不會提供情緒價值可以教。只要外貌出眾且上鏡,其他短板都可以通過團隊的精心打造來彌補。在成熟的團播公會中,每個藝人背后都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包括化妝師、燈光師、攝像師、場控和情緒課老師,他們全方位輔助藝人在鏡頭前的表現。
盡管團播行業看似光鮮亮麗,但背后的艱辛卻鮮為人知。許多團播主播因壓力過大而選擇退出,除了“容貌焦慮”,還要面對“晝夜顛倒”、“業績焦慮”和“情緒透支”等挑戰。然而,這個職業的天花板仍在不斷上升,市場對優質團播藝人的需求持續增長,推動著行業向更細分、更專業、更內卷的方向發展。
第一輪內卷來自前愛豆的加入。當團播模式進入娛樂圈,人們發現,娛樂圈確實是個圈,轉來轉去都是老熟人。這些前愛豆們憑借豐富的鏡頭感、扎實的舞蹈功底和對觀眾心理的精準把握,迅速在團播中脫穎而出。SNH48前成員李慧,《偶像練習生》選手徐圣恩、婁滋博,《創造營》選手谷柳霖等偶像,都在團播中積累了高人氣,甚至成為團播C位。
對于“再就業”愛豆來說,團播不僅是一次曝光的機會,更是能力的重新證明。它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頻率、強互動的曝光方式,成為他們與粉絲互動的“線上見面會”。然而,頂尖團播藝人的席位卻很少被這些前愛豆長期占據,公會轉型與人海戰術成為了第二輪內卷。
以頭部團播藝人SK卡卡所在的帥庫網絡為例,該公司推行多城市分團模式,命名規則高度標準化。這種流水線式的團播生產模式雖然產生了大量“小透明”主播,但也助推了頭部主播的誕生。SK卡卡本人在生日直播中曾收獲巨額打賞,成為團播界的新星,甚至引發了公眾對其私人生活的關注。
第三輪內卷則來自更多專業垂直領域的內容入場。舞蹈藝術家、電商主播等領域的頭部人物為團播內容帶來了差異化,讓觀眾享受到了更加精致的內容。同時,電商平臺如京東也加入了團播行列,嘗試將“主播才藝和情緒價值”付費模式轉化為因主播才藝、情緒而為商品付費的模式。
然而,團播行業也面臨著一些隱憂。一方面,提供情緒價值的舞蹈有時與“擦邊”僅一線之隔,隨著團播的規模化、正規化,行業迎來了“合規化洗禮”。另一方面,版權問題也成為隱憂。多數中小公會并未購買音樂版權,商用使用存在侵權風險。
盡管團播與電商直播的基因不同,但兩者并非不能融合。關鍵在于情緒價值的團播是否能夠在不折損其內容魅力的前提下,平滑接入消費場景;而電商又是否愿意給這種“非標”內容足夠的試錯空間與流量包容。京東此次入場團播,或許意在試探這種模式能否激活電商平臺的流量新增量,打破傳統電商平臺的單一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