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表了一篇探討中國開源人工智能發展的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文章指出,盡管美國AI模型在市場占有率上依然占據優勢,但中國公司憑借開源策略,正逐步展現其強大的競爭力。
文章中提到,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員工數不足千人的初創企業,近期推出的Kimi K2模型,在全球人工智能模型市場平臺上迅速嶄露頭角,甚至超越了資金雄厚的美國競爭對手,如xAI公司和元宇宙平臺公司的產品。這一成就讓人聯想到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深度求索公司的DeepSeek模型也曾轟動一時。
Kimi K2與DeepSeek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開源模型。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查看、修改并使用它們的底層代碼和體系結構來搭建本地模型。這一特征使得中國在開源人工智能模型開發領域占據了領先地位。
然而,開源人工智能模型雖然可以免費下載,但其運行成本卻相當高昂。無論是托管公司還是用戶,都需要承擔強大的算力支持。盡管如此,對于尋求可定制模型的研究人員來說,中國的開源模型仍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實際應用中,開源與閉源模型對普通消費者的區別并不顯著。例如,谷歌的“雙子座”和OpenAI的ChatGPT都提供免費的基礎訪問權限。盡管DeepSeek備受矚目,但ChatGPT的全球用戶數量仍然遠超DeepSeek。盡管如此,Kimi K2在效率上表現出色,其程序化訪問費用與谷歌和OpenAI的最低價模型相當,這得益于中國開源人工智能文化的效率提升。
月之暗面公司在開發過程中借鑒了DeepSeek的架構,這種合作方式與美國AI發展的早期階段相似。而現在,美國AI公司更多地將注意力轉向專有模型。中國開源模型的興起,可能會微妙地影響AI系統如何理解世界以及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編程人員開始適應和改進中國模型以適應特定用途,中國模型的發展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快。一位月之暗面的工程師表示,開源可以借助社區的力量來完善技術生態。
與此同時,在另一場科技盛會上,以“步入低空經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在深圳開幕。參會者在道通智能展臺了解的一款AI大模型智算平臺,也展示了中國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盡管美國模型目前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但中國公司正通過優化和效率提升來展現其實力。未來,隨著全球開發人員越來越多地將中國模式作為研發起點,其對全球AI發展的長遠影響以及嵌入這些系統中的價值觀,都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