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嵊泗縣泗礁鎮北岙村,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與自然融合的實踐活動正在進行。隨著一陣轟鳴聲,一架裝備精密傳感器的無人機在師生的共同矚目下騰空而起,宛如一只矯捷的海鷗穿梭于海島之上,迅速攀升至指定高度,按照預設航線對海島的地形地貌展開了智能化勘測。
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這一重要時刻,來自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一群大學生,帶著滿腔熱情與實踐精神,踏上了舟山嵊泗縣泗礁島的暑期社會實踐之旅。他們的目的,是深入挖掘這座海島的獨特資源,探索將人文魅力與生態環境轉化為經濟動力的創新之道。
這群大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通過無人機拍攝的高清影像,構建出泗礁島的三維立體模型,使得海島的全貌躍然眼前。同時,他們還結合了嵊泗縣的遙感影像數據,精心繪制了一份詳盡的土地利用變化圖,這份圖表記錄了海島近二十年的變遷軌跡。通過計算植被覆蓋指數,他們深入分析了嵊泗縣的生態環境狀況,并結合土地利用變化,為海島的發展現狀描繪了一幅清晰的畫像,為未來的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思路。
在泗礁島上,實踐團的足跡遍布每一個角落。他們不僅在由魚雷洞改造而成的抗戰革命紀念館內,深切緬懷了東海抗戰的烽火歲月,還深入海島的大街小巷,對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調研。借助GIS技術,他們將調研成果轉化為了一套可實時更新、可實施、可監管的生態旅游適宜性評價體系,為嵊泗島的未來發展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學的規劃方案。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海島旅游的現狀與需求,實踐團還對來往的游客和民宿經營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通過與民宿經營者的深入交流,他們不僅掌握了民宿的經營模式、客源結構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的關鍵信息,還就環境保護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實踐團對民宿的分布進行了細致的空間分析,并結合周邊的旅游資源,為民宿經營者提出了整合資源、提升游客體驗的具體建議。
據實踐團的負責老師介紹,團隊將繼續深化對調研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讓更多的大學生有機會親身感受海島的紅色文化,深度體驗海島的生態文明。同時,他們也將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發揮所學所長,為嵊泗縣的海島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為海島的未來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