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互聯網界迎來了一場思想盛宴。在中國互聯網大會的講臺上,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鄔賀銓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獨到見解。他指出,人工智能正逐步從生成式大模型邁向AI Agent和Agentic AI的新階段,互聯網也因此迎來了智能體時代。在這一時代,AI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將為互聯網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鄔賀銓詳細闡述了智能體的構成。他表示,智能體是集大模型、記憶系統、工具調用和規劃能力于一體的綜合體。它不僅具備執行能力,還能通過反饋對任務進行分解,并逐步實施。智能體能夠調用包括API、向量搜索引擎、數據庫查詢、代碼生成等在內的多種軟件工具,甚至還能通過MCP模型上下文協議調用外部算法工具,這些工具涵蓋軟件和硬件,如傳感器、機器人等。
關于智能體的記憶生成,鄔賀銓認為它涉及三層結構。第一層是參數,通過持續的模型訓練得以完善;第二層是激活記憶;第三層則是外部長期記憶,它從數據庫和知識庫中調用信息。這些已經訓練好和存儲的記憶仍需在智能體的運行中不斷積累、更新和豐富。
在談及智能體時代互聯網的應用時,鄔賀銓指出,在2B領域,智能體可以作為服務存在,通過標準接口連接外部智能體,提供低代碼平臺,解析代碼需求,構建智能體應用。嵌入式智能體也廣泛應用,它們已嵌入到實際場景中,如藥物研發、產線監控、企業現金流管理等。在醫療診斷領域,智能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通過聯合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同時,工業智能體也在優化產線運營和庫存管理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鄔賀銓還分享了Gartner的預測數據,到2028年,將有33%的企業嵌入Agentic AI,約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智能體自主完成。這一預測無疑為人工智能互聯網的發展描繪了一幅令人期待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