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SU7、YU7 上市之后,小米第二款 SUV 的諜照隨之曝光,其代號為“昆侖 N3”。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小米昆侖 N3 完全沒有小米 YU7 的運動性能風,車身造型非常方正,反而有理想 L9、問界 M9 等大型 SUV 的影子。
圖源:微博@德鹵愛開車
參考隔壁的小米 SU7,小米昆侖 N3 的定位至少是中大型級別,而且很有可能采用三排座椅布局。就在前幾天,特斯拉官宣了全新六座 SUV Model Y(參數丨圖片) L,難道小米的第三款車也要追著特斯拉不放?
實則不然。
根據德意志銀行去年 12 月份發布的小米研報,小米汽車將會在 2026 年推出一款大型插混 SUV,而且小米招聘網站上還有面向增程器、發動機的供應商質量工程師招聘信息,這些跡象都表明小米昆侖 N3 就是一款增程混動 SUV,與僅搭載純電動力的特斯拉 Model Y L 有著完全不同的受眾。
這一次,小米終于放過特斯拉,將大刀揮向理想和問界。
“沒創意”的設計,才是全球前五的前提?
早在 2023 年,雷軍就說過“未來的汽車市場將只剩下五家車企,年銷量 1000 萬輛是存活下來的門票,而小米汽車的目標是爭取在 15~20 年內進入世界前五”。
根據 GlobalData 公布的數據,2024 年只有豐田汽車集團的年銷量超過 1000 萬輛,雖然進入全球年銷量榜前十的國產品牌多了不少,但即便是成績最好的比亞迪,也不過售出 427 萬輛,與豐田、大眾相比仍有不少距離。
在以普通家庭用戶為主的國內車市,追求運動感和操控體驗的小米 SU7 和小米 YU7,能有空前的熱度和銷量,完全可以說是兩款成功的產品。
只不過,小米真要實現進入世界前五的目標,就得要盡快學習豐田和大眾,推出更高性價比的中庸產品。
圖源:電車通攝制
所以,電車通對于小米推出大體量的增程家用 SUV 并沒有感到意外,既然已經造出自己喜歡的車型,也是時候打造出主流用戶想要的產品。
老實說,大部分家庭用戶喜歡方正的車身造型并不是出于審美,而是出于實用性考慮,畢竟這樣的設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儲物能力以及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
諜照中的小米昆侖 N3,似乎沒有用上類似于小米 SU7 和小米 YU7 的燈組設計,但只要做到“不難看”“配置到位”,其實就足以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
當然,成為下一個豐田的關鍵就得設法在海外市場立足。
雷軍在 7 月 2 日的直播中表示,預計在 2027 年才會考慮出國,優先服務好國內用戶,而在去年 12 月透露,小米力求在 2030 年前將小米汽車推向歐洲市場。
小米汽車的出海規劃確實要比其他新勢力品牌慢不少,但小米汽車具備“人車家生態”的體系優勢以及小米在科技的知名度,誰也不能保證小米汽車無法在海外市場復制國內車市的銷量奇跡。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去年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的零售銷量為 2289.2 萬輛,同比增長 5.5%,小米要與比亞迪、吉利、大眾、長安、豐田等多家大廠搶蛋糕,光靠國內新能源車市顯然無法實現銷量目標,可以說海外市場才是小米汽車成為汽車大廠的真正跳板。
圖源:乘聯會
按照規劃,小米汽車將在 2027 年會推出代號分別為 KL1 和 KL2 的混動車,這兩款混動車很有可能主打性價比。如果可以搶占更多主流市場份額,小米就有足夠的資源在 2030 年前開拓歐洲汽車市場,而采用傳統 SUV 身材的小米昆侖 N3,則是小米汽車挖掘主流市場的第一步。
群狼環伺,小米昆侖N3壓力不小
小米昆侖 N3 雖然不再把矛頭對準特斯拉,但要想在家用混動 SUV 市場復制小米 SU7 和小米 YU7 的成功,過程可不容易。
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小米昆侖 N3 面對的競爭對手不是一個,而是一群。
在 20~30 萬級別的純電動轎車和純電動 SUV 市場,小米只要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的產品比特斯拉更強就足夠了,但在高端混動 SUV 市場,已經有問界 M 系列、理想 L 系列“兩座大山”,而且還有領克 900、騰勢 N9 等剛推出不久的有力競爭者。
圖源:理想汽車
這四款車型都有各自的優勢,問界 M 系列有華為智能技術加持,而且豪華配置做得很到位;理想 L 系列的“家用屬性”深入人心,已經成為舒適出行的代名詞,是理想的銷量基本盤;領克 900 和騰勢 N9 的性能很強大,而且底盤配置更是彰顯大廠技術底蘊。
從前兩款新車勢要“全面碾壓”特斯拉的態度來說,小米昆侖 N3 很有可能也要在多個領域都要做到高水平,尤其是續航能力,小米 SU7 和小米 YU7 純電續航里程在各自細分市場中穩居前列。
小米汽車與寧德時代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小米昆侖 N3 很有可能會用上寧德時代的最新電池技術,其純電續航和綜合續航很有可能會是主要賣點之一。
另外,還有一個對小米汽車而言不算好的消息:小米昆侖 N3 的上市時間是明年,屆時智己 LS9、智界 R9、小鵬 G01、極氪 9X、嵐圖泰山等混動 SUV 都已經上市。
其中,智己 LS9 還是首搭寧德時代鋰混 AB 電池,很有可能用續航能力與理想 L9 等車型競爭,到那個時候小米昆侖 N3 手握的差異化優勢就會少一個,產品說服力自然就沒有那么強。
圖源:工信部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以現在的 20~30 萬級混動 SUV 市場來看,小米昆侖 N3 的競爭壓力也不小。
這一細分市場完全可以說“群英薈萃”,根據 6 月份的銷量數據,問界 M8、問界 M9 的月銷量分別為 21185 輛和 13718 輛,理想 L7、領克 900、問界 M7、理想 L9 四款 SUV 的月銷量均超過 4800 輛,與此同時騰勢 N9、理想 L8、魏牌藍山、智界 R7 等十款車型的銷量均超過 3000 輛。
換而言之,這一細分市場的需求量非常高,頭部銷量車型確實有,但車企打造的新品基本能換來還算過得去的銷量。
這就需要小米昆侖 N3 采取與前兩款車型完全不同的產品策略:全面競爭的宣傳方式可能比“一對一”的宣傳方式更奏效。
產能是小米昆侖 N3 的另一隱憂
小米昆侖 N3 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產品發布的時間很有可能是在今年年底,明年才是這款增程 SUV 的主場。
小米兩款純電動車都已經成為爆款,而且為了不讓小米 SU7 的產能受到影響,小米汽車選擇將小米 YU7 的上市時間定在小米二期工廠竣工之后。即便如此,小米 YU7 還是受到產能跟不上的影響,在 6 月份僅售出 2234 輛,在銷量數據上超越特斯拉 Model Y 還得繼續挖掘產能潛力。
6 月 19 日,北京亦莊經開區開發建設區發布公告稱,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競得了亦莊新城的一個地塊,占地面積為 48.51 萬平方米,緊挨著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電車通猜測,這一地塊可能為了第三款車型做準備,同時也有更多資源為后續的其他車型做準備。
不過,小米的增程技術還沒有落地,電車通還是期望小米的增程技術可以具備目前主流車型所具備的高靜謐性、高油電轉換效率等優勢,如果還能帶來更多驚喜,以小米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小米昆侖 N3 確實有可能改變混動家用 SUV 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