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技術以其體積小巧、操作靈活的特點,在物流配送與地理測繪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其背后隱藏的安全隱患同樣不容忽視。
無人機系統,即無人飛行器系統(UAS),是一個由多個組件構成的復雜網絡。這包括基本組件如無人機本體、遙控器以及指揮與控制鏈路,還有信息通信技術組件和操作人員與后勤支持等。小型無人機系統通常由單個操作人員通過遙控器進行操控,而大型系統則可能配備有專門的地面控制站和任務控制單元,利用太空通信實現超視距指揮和數據傳輸。
無人機系統的運行高度依賴人力,從單人操作的小型無人機到大型系統中需要多名機組人員輪班的大型無人機,無一不體現出人的重要性。對于執行高級任務的軍用無人機,更是需要龐大的信息處理、開發和分發團隊來解析無人機收集的數據。無人機系統的規模越大,對基礎設施如機庫、跑道、機場以及后勤支持如燃料和維護的需求也越高。
隨著無人機系統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內置的Wi-Fi、藍牙、蜂窩連接等先進通信技術也帶來了潛在的安全風險。這些遠程訪問和控制功能使得無人機系統容易受到非法遠程訪問和安全漏洞的威脅。惡意行為者可能攔截或劫持無人機與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從而獲取敏感數據或控制無人機本身。
無人機在信息收集與存儲環節同樣面臨挑戰。無人機系統收集的數據可能存儲在多個位置,包括聯網設備、無線電控制設備、硬盤、個人服務器或云平臺。這些存儲位置如果未得到妥善保護,就可能成為潛在的網絡攻擊目標。例如,受損的網絡連接芯片可能在制造過程中被植入后門或其他惡意功能,這些功能在無人機系統激活時可能被觸發。
非法訪問無人機系統的云平臺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惡意行為者可以通過云平臺獲取無人機系統及其飛行員的位置信息,偽裝身份并竊取敏感數據和關鍵基礎設施相關數據。有研究人員曾成功逆向工程無人機系統的無線電頻率,精確定位無人機及其操作員的位置。這種未經授權的訪問可能為惡意行為者提供滲透關鍵基礎設施公司無人機運營的途徑,從而危及這些公司的功能和安全性。
為了應對無人機供應鏈中的數據安全風險,需要從多個維度構建防御體系。在技術防護方面,實施供應鏈軟件全生命周期的實時行為監控,通過端點檢測與響應工具識別并阻斷異常數據傳輸。同時,采用軟件成分分析技術掃描供應鏈各環節軟件中的開源組件,檢測是否存在惡意篡改或未公開漏洞。對無人機設計圖紙、飛行日志、用戶數據等敏感信息實施全鏈路加密,防止數據被竊取。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建立供應商安全評估機制,對硬件制造商和軟件服務商進行定期滲透測試和安全審計。要求供應商提供軟件物料清單,通過區塊鏈技術記錄供應鏈數據流向,確保惡意代碼植入可溯源。聯合行業協會和安全廠商建立威脅情報平臺,實時共享針對無人機供應鏈的攻擊手法,及時更新防御規則。
在合規與應急機制方面,明確供應鏈各環節的數據處理規范,對數據處理活動進行定期合規審計。制定數據泄露應急響應預案,模擬供應鏈攻擊場景,制定分階段響應流程。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升供應鏈各環節企業的協同響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