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與東方甄選分家一周年之際,兩家公司的不同發展路徑備受矚目。去年7月25日,東方甄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與全資子公司與輝同行正式拆分,董宇輝個人持有其100%股權,交易金額高達7658萬元。俞敏洪隨后發布公開信,表明這筆錢由他安排,公司實際上是贈予董宇輝的,并且他還爭取到了將與輝同行的全部利潤歸董宇輝所有。公告顯示,與輝同行近半年的純利潤達到了1.4億元。
一年時間過去,這場被譽為“直播帶貨行業最體面的分手”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在過去的一年里,董宇輝的直播間熱度一度飆升,但很快就遇到了增長瓶頸。今年上半年,直播間日均觀看人次和人均停留時長同比顯著下滑。與此同時,俞敏洪帶領東方甄選深耕供應鏈,押注自營品牌,卻也遭遇了人才流失和線下渠道拓展緩慢的問題。兩家公司分別從內容和產品兩個方向探索,各自承受壓力。
分家后的兩家公司,發展現狀各異。從數據上看,與輝同行在粉絲數量、直播觀看和銷售額上均占據優勢。截至7月中旬,與輝同行的粉絲數已突破3000萬大關,而東方甄選仍在2800萬左右徘徊。近30天內,與輝同行的直播日均觀看人次達到1573.7萬,遠高于東方甄選的384.3萬。銷售額方面,盡管與輝同行有所下降,但仍超過東方甄選。
然而,與輝同行的優勢背后也隱藏著問題。今年上半年,其直播間日均觀看人次同比下降45%,粉絲增長放緩,人均停留時長也從2023年底的3.2分鐘下降到1.8分鐘。董宇輝的個人抖音賬號粉絲數也下降了60萬。與輝同行過度依賴董宇輝個人IP,一旦直播間熱度下降,缺乏產品的風險就會凸顯。目前,其直播間售賣的商品仍以食品飲料、服飾家居用品為主,貨源來自第三方,且正在努力扶持其他主播,董宇輝的開播頻次已降至一周三次。
東方甄選的處境同樣艱難。其2025財年中期業績顯示,持續經營收入同比下滑9.3%至21.87億元,由盈轉虧,凈虧損達到9650.3萬元。東方甄選將經營重點放在供應鏈和自營品牌上,目標是成為“線上山姆”。然而,中期報告顯示,其APP付費會員規模雖然同比增長84.41%,但會員貢獻僅占整體GMV的13.6%,遠低于山姆會員費的利潤貢獻。線下業務拓展方面,俞敏洪曾提出依托800個教學點探索線上線下結合模式,但目前僅停留在智能零售柜階段。
在人才方面,東方甄選也面臨流失問題。高人氣主播頓頓(王若頓)離職,董宇輝之后至少已有三位核心主播宣布出走。與輝同行在供應鏈上的短板和東方甄選在流量上的焦慮,仍然是各自未解的難題。兩家公司分別選擇了不同的路徑:與輝同行繼續深耕內容,推出新賬號和欄目;東方甄選則加碼自營產品和會員模式,試圖通過引入教育內容吸引垂直用戶。
對于外部合作而言,東方甄選和與輝同行各自具有不同的吸引力。東方甄選做的是企業IP,適合需要長期、穩定、低波動的供貨渠道;與輝同行則是個人IP,更適合期待在短期內打出聲量或爆款的品牌方。然而,無論哪種路線,都有各自的代價。東方甄選面臨流量斷崖式下滑和轉化變難的問題;與輝同行則難以擺脫對董宇輝個人的依賴,任何輿情波動都可能影響銷售基本盤。
盡管分家后兩家公司各有掙扎,但這并非誰勝誰負的問題,而是兩個商業模型在各自破解難題。東方甄選正在重塑流量與品牌,通過自營品牌和供應鏈建立可控優勢;與輝同行則需要思考如何降低對董宇輝的依賴,成為一家可以持續生產內容、穩定孵化IP的公司。分家的策略本身是正確的,它讓東方甄選擺脫了頭部主播的依賴,轉向更可控的路徑;也讓董宇輝從原本的“賣貨”中抽身,逐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商業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