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資本熱度持續攀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專注于人形機器人研發的企業,宣布近期連續完成了Pre-A++輪與A1輪兩輪融資,總金額接近10億元人民幣。其中,A1輪融資由京東集團領投,彰顯了其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看好。
眾擎機器人的此次融資,不僅吸引了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還吸引了包括溥泉資本、銀泰集團在內的多家產業方,以及華控基金、達晨財智等財務投資機構。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在短期內連續領投了兩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另一家為逐際動力,顯示出其對這一領域的濃厚興趣。
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火熱,并非眾擎機器人一家獨享。進入2025年以來,資本正密集流向這一領域。據統計,僅上半年,國內已有十余家機器人相關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深圳等地更是涌現出初具規模的“機器人谷”產業集群,2024年深圳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已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
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人形機器人企業所選擇的技術路徑與商業模式卻呈現出高度多樣化的探索形態。眾擎機器人和逐際動力等企業聚焦于研發高動態性能的雙足或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而普渡科技等公司則選擇更為務實的迭代路徑,通過在成熟的輪式配送機器人平臺上集成機械臂,拓展操作能力。
在商業模式上,人形機器人企業也各有側重。除了專注于整機產品的公司外,產業鏈上游的“核心賦能者”同樣吸引了大量資本。例如,帕西尼感知科技專注于解決機器人“觸覺”這一關鍵感知維度,跨維智能則致力于通過Sim2Real技術,為行業提供可降低訓練成本的“虛擬練兵場”。
盡管資本熱捧,但人形機器人行業仍面臨嚴峻挑戰。當前人形機器人普遍面臨強大的認知智能與相對孱弱的物理執行能力之間的矛盾。眾擎機器人在融資信息中坦承,具身智能技術在To B落地時,面臨著節拍效率低、動作精度不足、任務準確率有限及閉鏈約束處理復雜等核心挑戰。高昂的硬件成本、規模化量產的巨大門檻以及在多數場景中尚不明晰的商業價值,也是所有玩家必須跨越的鴻溝。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眾擎機器人計劃采用“硬件開源+生態分潤”的商業模式,并融合傳統運動控制與強化學習算法,系統性地打通技術鏈路。公司還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完成產能爬坡,提升交付能力。
對于資本為何在此時密集下注人形機器人領域,星航資本管理合伙人袁兵表示:“人形機器人是繼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后的下一代顛覆性終端。”這一觀點或許揭示了眾多產業資本方布局的深層邏輯,也預示著人形機器人行業未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