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與保時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較量正愈演愈烈。自小米汽車問世以來,其便以保時捷為對標對象,盡管兩者在售價上存在顯著差距,小米汽車定價在20萬至30萬元區間,而保時捷則以百萬級豪車著稱。
近期,雙方公布的銷量數據揭示了市場表現的迥異。小米汽車上市僅15個月,便完成了30萬輛的交付量。相比之下,保時捷在2025年上半年的全球市場銷量卻同比下降了6%,中國市場更是遭遇了28%的大幅下滑,僅售出2.13萬輛。
小米汽車的熱銷勢頭,在其最新車型YU7上得到了進一步體現。這款純電動SUV一經推出,便迅速搶占市場,與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代表車型Cayenne和Macan的黯淡銷量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對比,不僅讓業界震驚,也迫使人們重新審視小米汽車所帶來的市場沖擊,以及豪華車市場電動化的必然趨勢。
回顧小米汽車的發展歷程,其創始人雷軍在SU7發布會上曾直言,設計這款產品時直接對標保時捷。這一言論在當時引發了廣泛討論,網絡上甚至出現了“豪車平替”“寶石米”等熱梗。盡管業界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小米與保時捷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但小米汽車的市場表現卻證明了其不容忽視的實力。
從價格定位上看,小米汽車與保時捷確實相去甚遠。小米SU7系列轎車起售價為21.59萬元,而SU7 Ultra旗艦電動轎跑的最高售價也僅為52.99萬元,勉強接近保時捷的價位區間。相比之下,保時捷的入門車型Macan 2.0T逐夢版售價已高達61.8萬元,而Cayenne系列更是以91.8萬元起售。
然而,正是這種顯著的差距,使得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表現更加引人注目。隨著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國產電動汽車品牌的崛起,小米汽車等國產豪華電動汽車正逐漸蠶食傳統豪華車品牌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市場,保時捷曾一度占據領先地位,2021年銷量逼近10萬輛。但自2022年起,其銷量開始下滑,至今仍未止跌。尤其是其純電車型Taycan系列,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跌幅高達49%,成為下滑的重災區。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等國產豪華電動汽車品牌卻異軍突起,成為中國市場豪華高性能SUV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面對這一趨勢,傳統豪華車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策略。保時捷等西方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正承受著巨大壓力,被本土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服務體系上全面超越。尤其是傳統豪華車品牌的技術壁壘和品牌溢價,正在被快速稀釋。
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車與保時捷的較量無疑具有標志性意義。小米汽車以“直接對標保時捷”的姿態,向豪華車市場發起了沖擊,也展示了國產汽車品牌擺脫內卷、尋求突破的決心。而保時捷則通過推出首款純電量產版車型Taycan,試圖在電動化趨勢中保持領先地位。
盡管雙方在市場定位、價格、技術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但小米汽車的市場表現卻證明了其強大的競爭力。而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也反映出傳統豪華車品牌在電動化趨勢下面臨的挑戰。
未來,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接受度的提高,國產豪華電動汽車品牌有望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話語權。而小米汽車與保時捷的較量,也將成為這一變革過程中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