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舞臺上,中國市場的策略推進顯得尤為激進。國內汽車制造商紛紛押注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與純電動車型,前者靈活切換油電,后者則完全依賴電力驅動。近年來,這一以電為核心的產品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消費者對電動化車型的熱情高漲,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迅速攀升至50%以上,且仍在持續增長。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路徑上的選擇顯得尤為保守。盡管日系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在油耗表現上頗為出色,但與中國的插電混動和增程式車型相比,在日常使用成本和駕駛體驗上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多次公開表達了對插電混動和純電路線的不認同,堅持押注油電混動技術。
這種差異背后,隱藏著日本獨特的國情因素。在中國,插電混動和純電動車型的受歡迎程度不僅得益于其智能化和舒適性,更關鍵的是低廉的電價。國內許多地區的第三方快充電價僅為每度電七八毛錢,家庭用電在低谷時段更是低至兩三毛錢,遠低于油價,使得電動車型的使用成本極具吸引力。然而,在日本,情況截然不同。日本的油價雖與中國相近,但電價卻高出許多,居民用電價格接近每度電1.6元,遠高于中國的居民用電價格。因此,在日本,電驅動車型的經濟性并不突出,充電成本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日系品牌在油電混動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成功降低了油耗。在權衡電價與油價后,日系車企更傾向于繼續發展其擅長的油電混動技術。而日系車企在市場策略上往往較為固執,堅持認為日系技術即世界領先。因此,在日本本土,插電混動和純電動車型幾乎無人問津。即便在中國市場,日系車企迫于壓力推出的新能源車型也表現平平,缺乏市場競爭力。
對比中日兩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態度,不難發現資源和技術優勢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性。中國作為擁有豐富地貌的大國,在電能生產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包括潮汐發電、水力發電、核電、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多種手段,電能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盡管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用電量大幅增長,但中國仍能保持較低的電價水平,為插電混動、增程式和純電動車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