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云計算巨頭亞馬遜旗下的云服務部門AWS,近日正式推出了其全新的AI編程工具——Kiro,此舉在已經競爭激烈的AI編程工具市場中掀起了新的波瀾。
與市面上主流的AI編程工具不同,Kiro并沒有直接采用“輸入提示即生成代碼”的模式。相反,它將AI智能體的作用前置到了需求澄清、系統設計和任務拆解等早期階段。Kiro的核心理念是“規范驅動開發”,旨在通過這一方式創建出更高質量、更易維護的應用程序。
AWS的產品負責人Nikhil Swaminathan和開發者體驗副總裁Deepak Singh在官方博客中指出,傳統的“氛圍編程”雖然能夠迅速生成代碼,但往往缺乏系統性的需求分析和設計文檔,導致生成的代碼難以維護和擴展。而Kiro則通過需求規格說明書,在編碼之前就對需求、系統設計和待辦任務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Kiro不僅能夠自動生成數據流示意圖,還能列出任務清單,幫助團隊清晰地了解項目中缺失的內容。這種結構化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維護成本,減少了AI生成代碼的隨意性,從而避免了技術債務的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Kiro是作為獨立品牌發布的,開發者無需擁有AWS賬戶即可使用(支持Google賬戶登錄)。亞馬遜的這一舉措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廣泛的開發者群體,以期在AI驅動的開發工具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目前,Kiro僅支持英文對話,但亞馬遜表示后續將添加多語言支持。在底層模型方面,Kiro先采用了亞馬遜投資的Anthropic模型,未來也將接入其他模型。
在AI編程工具領域,競爭態勢異常激烈。全球三大公有云巨頭均已入局,初創公司也層出不窮。一份來自ResearchAndMarkets的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生成式AI編程助手市場規模為2590萬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9790萬美元。目前,微軟、谷歌等企業已經實現了30%的代碼由AI生成。
微軟和GitHub在這一領域有著先發優勢。早在2021年,GitHub就與OpenAI聯合開發了基于GPT-3模型的AI編程助手GitHub Copilot,提供了代碼補全等功能。隨后,GitHub又基于GPT-4模型打造了Copilot X開發平臺,Copilot Chat成為了其主要功能之一。今年,微軟CEO納德拉更是宣布GitHub Copilot邁入了“智能體時代”,成為了一個可以獨立執行開發任務的“智能編程伙伴”。
創業團隊Cognition AI開發的全球首個AI程序員智能體Devin也備受矚目。Devin具備自主學習新技術等多種能力,人類只需下指令和監督即可。該公司的估值已經飆升至近40億美元,近期高盛正在測試Devin,計劃將其納入1.2萬名開發者的團隊中,以期將員工生產力提升至傳統AI工具的3至4倍。
與此同時,成立僅三年的Anysphere也在今年6月完成了9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飆升至99億美元,成功躋身全球頂級AI獨角獸陣營。今年初OpenAI曾向Anysphere提出收購要約,但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