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世上真的有未卜先知嗎?7月10日晚,良品鋪子公告控股股東籌劃重大事項,公司控制權可能發生變更,公司股價提前漲停了,這一反常走勢難免引人遐想。
隨后,這場提前上演的“狂歡”,被一份半年度業績預告潑上冷水。7月14日,良品鋪子公告,預計上半年虧損7500萬以上,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半年度虧損。
2024年,良品鋪子還曾創下上市后首次年度虧損。連續的虧損,意味著前董事長、總經理楊銀芬主導的“砍一刀”策略的失效。2025年3月,楊銀芬辭任董事長、總經理。
楊銀芬是良品鋪子創始人之一,也是公司實控人之一。楊銀芬辭職4個月,如今公司控制權或將生變,創始團隊在連續虧損的重壓下,似乎已顯露出無心戀戰的疲態。
實際上,除了虧損這一內憂,良品鋪子曾出現過一個實現業績翻盤的契機,最終卻成了難以彌補的遺憾。發生了什么?
楊銀芬“砍一刀”失效,良品鋪子的內憂與遺憾
很多投資者知道良品鋪子,是從一場特殊的上市儀式開始的。2020年2月24日,良品鋪子在A股上市,是上交所第一家遠程視頻上市的企業,成為“高端零食第一股”。
上市之后,良品鋪子成為資本的寵兒。其中,上市首日漲幅44%,總市值68億元。2020年7月15日總市值高達340億元,成為當時市值最高的零食企業。
2025年7月10日收盤,良品鋪子市值僅54.98億元。二級市場的劇烈起伏,是公司業績大幅波動的真實寫照。
比如2023年,良品鋪子營收80.46億元,同比下降14.76%,歸母凈利潤1.80億元,下滑46.26%。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營收凈利潤雙下滑。
那一年的11月27日,良品鋪子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楊銀芬當選公司董事長,并再次出任總經理。走馬上任三天,楊銀芬發布公開信息,稱,“當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僅是活得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
危機意識之下,良品鋪子開啟變革。楊銀芬變革的“第一刀”,從價格開始,公司實施創立17年來首次最大規模降價,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2024年報顯示,公司累計完成500余款產品價格下調。
曾經高端零食定位的良品鋪子,走向品質好、價格親民的路線,這對主打低價的量販零食店形成降維打擊。資本一度因此燃起對其業績反彈的期待,當年12月初,公司股價3日大漲25%。
但現實卻事與愿違,楊銀芬這一策略對業績殺傷力不小。2024年,良品鋪子營收下滑11.02%,歸母凈利潤虧損4610.45萬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又預虧7000萬元至1.05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良品鋪子均提到產品的售價下調及產品結構的調整影響了毛利率,最終影響了凈利潤表現。良品鋪子還提到了其他虧損原因,比如主動淘汰低效門店,線上渠道流量費用上升等。
2025年3月,楊銀芬辭去良品鋪子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原定任期終止日為2026年11月26日。
如果說“砍一刀”等策略后的持續虧損,是公司的“內憂”。那么,出讓趙一鳴零食的股權,則是公司的“遺憾”。
2024年4月,趙一鳴首次開放融資1.5億時,良品鋪子旗下子公司廣源聚億以4500萬元的金額跟投了趙一鳴3%的股權。僅僅過了6個月,良品鋪子宣布清倉趙一鳴零食股權,總交易金額為1.05億元。
這一筆投資,讓良品鋪子賺了6000萬投資收益,但潛在損失也不可估量。良品鋪子清倉22天后,趙一鳴零食和零食很忙宣布合并,形成鳴鳴很忙集團。
良品鋪子方面一怒之下,把趙一鳴零食訴上法庭。據廣源聚億稱,趙一鳴零食未就與零食很忙合并征詢其意見,且一直稱計劃獨立上市,希望其出讓股權。趙一鳴的隱瞞和引導導致廣源聚億誤判交易背景與定價而轉讓股權,嚴重損害其權益。
如今,鳴鳴很忙成了良品鋪子強大的競爭對手。2025年4月,鳴鳴很忙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公司2024年營收393.44億元,門店零售額(GMV)達555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超14000家。
對于良品鋪子來說,無論是業務上的協同,還是股權增值,都可能為良品鋪子帶來業績翻盤的契機。如今,股權轉讓已經落錘,成為良品鋪子難以彌補的遺憾。目前,相關訴訟最終結果尚未有披露和公開報道。
“賣身”疑云:首次虧損卻最慷慨分紅,股價提前漲停
良品鋪子業績持續虧損,創始團隊無心戀戰。7月10日晚,良品鋪子公告,控股股東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這被市場解讀為‘賣身’前奏的資本動作,還有諸多疑云待解。
據良品鋪子2024年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實際控制人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四位創始團隊成員,四人也是寧波漢意的主要出資人。
這場控制權變更的籌劃,早有伏筆可循。從人事變動上,良品鋪子自2020年2月上市至2025年3月楊銀芬辭職,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兩大核心職務一直由楊紅春、楊銀芬兩人掌控。
楊銀芬辭職后,良品鋪子董事長接任者為程虹,此人還曾代行總經理職責。程虹并非良品鋪子創始團隊成員,也并非公司實控人。
更引發市場議論的,是良品鋪子此前反常的分紅規劃。
2024年,良品鋪子創下上市后首次虧損。然而,良品鋪子卻上演了堪稱 “最慷慨” 的分紅操作——兩次分紅均為9984.9萬元,總金額逼近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良品鋪子上市后唯一一次中報和年報披露后,實施兩度分紅,且分紅金額是2023年度的兩倍多,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創始人或實控人團隊,這一操作也讓市場對其背后的動機議論紛紛。
如今,隨著 7 月 10 日晚間控股股東籌劃轉讓控制權公告的發布,市場又出現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當日早盤,良品鋪子股價竟“未卜先知”般強勢漲停,并最終漲停收盤。
監管層火速向良品鋪子發出監管工作函,就公司重大事項披露前股價漲停一事明確監管要求,對象涵蓋上市公司、董監高、股東、控股股東及實控人、中介機構等。
顯然,監管層也在關心,良品鋪子的提前漲停,究竟是資金的正常博弈,還是信息泄露后的內幕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時,“未卜先知”式的漲停并非孤例。過往案例中,不少交易最終以 “核心條款未達成一致” 為由終止,而外界有些觀點認為,內幕交易的質疑往往是壓垮交易的重要推手。
此次良品鋪子面臨同樣的質疑,公司后續將如何回應,監管層調查結果又將怎樣,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當前,良品鋪子控制權轉讓的最大懸念,莫過于潛在接盤方的身份。
良品鋪子公告,于7 月15 日(星期二)開市起繼續停牌,預計繼續停牌時間不超過3個交易日。也就是說,本周內懸念可能解開。
在創始團隊萌生去意、業績持續虧損的當下,良品鋪子的控制權變更,既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也可視為新生的希望。如果有資源更強的控股方愿意進來,或許能為良品鋪子帶來更充足的資金,管理經驗和運營模式等變化。
外界等待的,不僅是良品鋪子一個股權轉讓的結果,更是一份關于企業如何穿越周期的答案。未來,良品鋪子控制權花落誰家,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