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長春市迎來了一場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的重要論壇——“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此次論壇圍繞“新質引領,智創未來”的主題展開,吸引了眾多行業精英參與。地平線公司的高管呂鵬,在會上分享了他對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趨勢的獨到見解。
呂鵬首先回顧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上半場,即電動化階段。他指出,中國車企在這一階段取得了顯著進步,不僅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技術競爭力也日益增強。地平線作為重要參與者,見證并助力了中國汽車產業從電動化布局到產業競爭力構建的全過程。然而,他也坦言,當前電動化領域的差異性正在縮小,同質化趨勢愈發明顯。
在此背景下,呂鵬強調,下半場的智能化競爭將成為更為關鍵的戰場。他認為,電動化雖然改變了汽車的動力系統,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汽車形態。而智能化,特別是智能駕駛技術,將深刻影響汽車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出行方式。智能化不僅為電動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還將在未來成為推動汽車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針對產業發展節奏的問題,呂鵬指出,成熟產業往往進入降本階段,而新興產業則處于快速迭代之中。他提到,在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過程中,電池成本一度占據極高比例,但隨著續航能力的提升,消費者對于更高續航的需求逐漸減弱,電池成本占比也將逐漸降低。未來,智能化硬件和軟件將成為整車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呂鵬也警告說,過度追求降本可能會對用戶體驗、安全性和產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他強調,車企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應把握正確的節奏,避免算力與算法之間的失衡。算力決定了體驗上限,而算法能力則影響上限的兌現程度。因此,車企需要找到每年量產的最佳“甜點位”,即軟硬件能力既能滿足競爭需求,又能快速實現規模化,從而保持成本優勢和競爭力。
呂鵬預測,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算力平臺將成為新的“甜點位”。他指出,頭部智駕玩家已經開始通過算力引領行業節奏,如小鵬MONA03等車型已經配備了高性能的算力系統。這些變化體現了技術AI開發的本質——算力、算法和數據的綜合作用。呂鵬認為,擁有更大技術參數的企業將能夠更好地實現智能涌現,而能否在這一階段踩中節奏、形成規模化并提升用戶體驗,將成為每家車企面臨的新挑戰。
呂鵬的發言不僅為參會者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也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智能化的深入發展,車企將需要在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實現可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