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九號貨運飛船,作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重要一環,肩負著為神舟二十號和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運送物資的重任。與以往的貨運飛船相比,天舟九號在技術層面實現了諸多改進,展現出了新的特點。
此次天舟九號的任務中,上行的物資總重量達到了約6.5噸,涵蓋了航天員生活所需、空間站系統平臺物資以及各類實驗樣品和設備設施。專家指出,貨物裝載量大是天舟九號此次飛行任務的一個顯著特點,其貨倉被貨物堆得滿滿當當,部分貨物甚至超出了貨倉的正常裝載范圍。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李智勇介紹,天舟九號首次具備了3個月的應急發射能力,這意味著在緊急情況下,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射并與空間站對接,確保了空間站運營的連續性和安全性。天舟九號也成為了第一艘具備這種應急能力的貨運飛船。
天舟九號延續了天舟七號、天舟八號采用的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李智勇表示,從最初的2天對接時間縮短到6.5小時,再到現在的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不僅節省了資源,縮短了時間,還通過自主控制提高了交會對接的可靠性。
天舟九號上的中繼終端能夠自主捕獲并跟蹤天鏈中繼衛星,實時保持與地面的信息雙向傳輸,確保了物資運送過程的全程在線監控,如同我們日常收快遞時能夠實時追蹤包裹進度一樣。
此次天舟九號還攜帶了兩套新款飛天艙外航天服。這兩款航天服在設計和性能上都進行了優化,特別是在壽命評估體系的指導下,其設計使用壽命從原來的3年15次提升到了4年20次。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尹銳表示,艙外航天服的性能提升是基于21次出艙活動、42人次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的數據以及大量地面實驗驗證的結果。
除了航天服,天舟九號還為空間站帶來了一件新設備——核心肌肉鍛煉裝置。這款裝置將被安裝在問天艙的艙壁上,旨在幫助航天員在長期太空飛行中保持肌肉健康。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許志和李瑩輝介紹,長期在軌飛行會導致航天員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等問題,核心肌肉鍛煉裝置通過提供氣體阻力源,幫助航天員進行針對性的肌肉鍛煉。
李瑩輝還展示了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卷腹、轉體和俯臥撐等動作,這些動作都經過特別設計,以適應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通過智能化的力加載調控,裝置能夠確保航天員在鍛煉過程中獲得有效的肌肉刺激。
這款核心肌肉鍛煉裝置不僅為當前的空間站任務提供了支持,也為未來的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奠定了基礎。尹銳表示,中國航天在物化再生技術、人機功效、傳感器技術等方面都在持續創新,為征服載人航天的征途做好了充分準備。